出门问问IPO:三大阶段见证其港股“AIGC”概念的试金石

发表时间: 2024-04-17 21:38

作者|James

一个最早是做语音助手和C端消费品的公司,是怎么转型变成中国AIGC第一股的?又是怎么获得大众的投资,最终又失去了大众的?

这就是出门问问(Mobvoi Inc.)的招股书里透露的故事。

它于4月16-19日开启公开招股,并计划于4月24日,以"2438"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是继2023年5月30日递表失效后,出门问问再次尝试冲刺“AIGC第一股”,融资的目标是提升其大模型能力。

出门问问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C端硬件、B端方案、大模型相关业务。由于其发展阶段彼此关联较小,很难说后续业务有效继承了之前的“遗产”,可以说,现在的公司运营情况和发展预期,也和它当初获得谷歌、歌尔股份、红杉、SIG等早期战略投资时候显著不同。

不过在资本市场还有一家更重要的事情,则是通过它的IPO,可以看出港股市场是否如A股市场一样,对“AIGC”概念狂热买单。

VOL.1

消费者硬件:“互联网入口”的战略收缩

出门问问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从2012年到2018年,期间公司从最早的语音助手App,发展到手表、音箱、耳机,并逐渐在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领域完成布局。同时,公司也在扩展线下零售渠道。如果公司继续沿着这条路发展,很可能会成为类似科大讯飞或小度的企业。

但是,重资产的投入被认为难以持续,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方面也遇到阻碍,因此决定进行战略调整。2019年,公司裁撤了线下门店,并将业务缩减到只剩手表、耳机和车机,其他产品线被取消。在此过程中,一些负责增长的高管也离职了。

尽管出门问问的手表目前看来是存量业务,但它仍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营收。通过这些手表,公司成功引入了谷歌的Wear OS,并帮助谷歌解决了一些本地化问题。然而,由于谷歌服务需要本地化,搜索用了问问的语音搜索,地图是搜狗地图,其实“亲儿子”成分并没有太多。

现在在穿戴手表市场,华为和小米都在尝试将原生Wear OS系统魔改以与其手机ROM处于“鸿蒙”“澎湃”这样的同一序列,摆脱对原生应用及应用商店的限制。因此,谷歌不得不依赖独立的第三方品牌硬件来推广其原生系统,这是出门问问当年可以发展这一业务的前提。

问问获得的回报是运营问问商店,作为Wear OS最大规模的独立运营的应用商店。但当然实际上,大多数用户还是主要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这几个头部手表App。有TicWatch用户告诉视智未来,目前有些“腕上XX”应用和表盘是收费的,但基本上健康检测和支付宝、微信等官方App已经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送硬件、卖软件”这种类似的如意算盘很难在手表行业跑通。

2019年引进的战略投资是公司迄今的最后一轮,李志飞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获得融资的纯粹性,避免接受难以承担的附加条件。

VOL.2

B端业务:依赖单一客户大众汽车

第二个阶段是2019年及之后的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由C端转向B端业务。由于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出门问问的线下实体经销商数量大幅下降,从2020年的141家锐减至2022年的58家。到2022年,出门问问的消费者硬件部门收入同比大幅减少41.7%,存货周转天数也从2021年的159.2上升至242.5,招股书中的解释是新旗舰产品推出延迟,而旧产品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

出门问问的车载硬件“问问魔镜”吸引了大众汽车在2017年的投资。在2022年及2023年,大众汽车均是出门问问最大客户,其中2022年来自大众汽车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达42.6%。然而,在2023年公司首次递表前夕,大众清空了其持有的出门问问股份,并将合资公司拆分为一个独立的供应商,增加了出门问问今后继续在大众身上获得收入的不确定性。

车载语音助手是车机AI中相对较易实现的一个功能,车企可以考虑让助手实现更高级别、乃至涉及安全性的车内功能控制,也可以将其限制在类Siri的车载娱乐等范围。前者意味着整车的AI技术必须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不太可能单独把语音拆出来交给别家;后者则意味着不同的语音供应商之间区分度没有那么高。大众与出门问问并非排他性合作关系,后期也在一些新车型中扩大了服务商的范围,有新车型比如今年2月的ID.7采用了科大讯飞的技术。

出门问问的其它B端服务还包括智能语音客服、CRM、离线语音等,但如果说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客户,目前则只有大众汽车一家。

VOL.3

大模型阶段:做出差异化认知是重大挑战

出门问问的第三阶段,从整体来看,主要依靠AI和大模型推动。目前它已经表示自己“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提供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与以往的AI技术积累相比,这部分的进展可能显得没有那么亮眼。从公开的消息来看,“序列猴子”文本大模型的推出,并未特别使用公司在之前技术上的能力积累,这体现出的问题和商汤、依图、云从、旷视等“AI四小龙”面对大模型时代时的问题类似。

未来,如果公司希望通过轻资产的方式发展,必须注重保持其传统优势,并找到新的结合点。公司正在重点推广的魔音工坊产品,就是一定程度利用了其在声音识别和生成方面的技术积累。这也就难怪公司列明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声网和云知声等,而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大模型企业。

不过,云知声此前多次撤回了其IPO申请,这可能表明聚焦于语音AI这一赛道的困难。在声音合成方面,技术门槛对大厂而言正在逐步降低,例如微软上个月刚刚宣布了对Azure携带的云端TTS服务的更新,包括气声、停顿等拟真能力,其实很早就做到了难以区分的水平。基于大模型的Sovits等新技术则提供了另一种更实惠和开源的解决路径。剪映的声音克隆现在也正处于用户高速增长的阶段。

对于文娱行业而言,在音频后期处理和声音生成方面确实存在很高的需求。当前,对于自动生成对白和声音克隆等技术,虽然市场上存在几个初步方案,但技术水平和可获得性还不尽相同。固然,任何一种新产品都为文娱从业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对于出门问问来说,尽快建立用户心智和扩大用户量变得尤为重要。

公司以“序列猴子”大模型的名义推出了“奇妙文”写作、“言之画”绘画、“魔音工坊”配音和“奇妙元”数字人,要说能建立什么差异化的用户心智认知,现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必须指出的是,当初出门问问在第一个发展阶段,即智能硬件阶段引入的战略投资,其投资目的主要是看重它作为下一个“互联网入口”的效应,当时针对91、豌豆荚、共享单车等的投资心态都与之类似。现在,公司面对着如何让早期投资者合理退出的命题,而公司现在面对的形势和强调的自身卖点,也已经和当初完全不同。它正在迅速转变为一家商业模式稳健、可预期的公司,将重心转移到后续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

不过在资本市场还有一家更重要的事情,则是通过它的IPO,可以看出港股市场是否如A股市场一样,对“AIGC”概念狂热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