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俄罗斯芯片制造困境:为何难以突破?

发表时间: 2024-07-16 20:31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芯片是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然而全世界的芯片话语权都掌握在美国的手里,就连我们国家,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都要被美国卡脖子。

然而我们北方的好邻居俄罗斯,虽然也在用着美国的芯片,并且自己也不擅长制造芯片,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没听说过他们害怕被卡脖子?

芯片的发展历史

芯片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833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一特异现象,即电阻效应,这是人类发现的半导体的首个特征。1839 年,法国科学家埃德蒙·贝克雷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即光生伏特效应。

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同时也标志着电子技术的开端。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了晶体管,这是现代半导体技术的重要里程碑。晶体管的出现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大幅缩小,性能显著提升。

20世纪50年代末,集成电路的概念被提出。杰克·基尔比在1958年制成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随后,芯片技术不断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

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开始大规模生产,逐渐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等领域。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不断成熟,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90年代,芯片制造工艺进入深亚微米时代,性能进一步提高。

进入21世纪,芯片技术继续飞速发展,从纳米级工艺到如今的先进制程,如5纳米、3纳米等。同时,芯片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自动驾驶等众多前沿领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方式。

以上这些就是人类芯片的发展历史,不出意外的话,所有国家都是按照这条路线发展下去,然而苏联却在半路上走进了一条岔路。

苏联另辟蹊径研究电子管芯片?

为什么说苏联在芯片技术上会走进岔路,那还得从美苏冷战说起。

冷战时期,美国的芯片技术经历了快速且关键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成功发明了晶体管,这是芯片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相比之前的电子管,晶体管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使得电子设备得以小型化和高效化。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集成电路技术取得了突破。杰克·基尔比于 1958 年发明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电路的集成度和性能,为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美国的芯片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从早期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渐发展到中规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的军事需求也推动了芯片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芯片被应用于军事通信、导弹制导、卫星系统等领域,提升了美国的军事技术水平。

同时,美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成果,为芯片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产业方面,美国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芯片企业,如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它们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美国芯片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总体说来,芯片技术经历了电子管到晶体管的转变,相比之下晶体管要比电子管更容易实现小型化,但是苏联晶体管和电子管之间,偏偏选择了电子管为主的芯片技术。

1950年的时候,苏维埃乌克兰科学院基辅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领导下属研制出了苏联第一款电子管计算机。它由6000根真空管组成,耗电25千瓦,每秒大约运算3000次。它不仅是苏联第一台计算机,而且也是欧洲第一台。

1953年,苏联人又设计出大型计算机,每秒能运算2000次,其浮点运算字长为43位,数据通过打孔机卡纸和磁带输入,磁带、打孔机卡纸或宽打印机也用于数据输出。

为此,1954年的时候,这台大型计算机的设计者们,还获得了斯大林奖金一等奖,后来这台计算机被生产出了7台。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苏联计算机产业的思路是做自己的技术标准,走自己的路。这一时期苏联计算机产业已经比较完善,整体技术实力虽然次于美国,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具有绝对优势。

1964年的时候,美国 IBM 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IBM-360后,到了这个节骨眼,按理来说苏联也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他们并没有跟进,而是选择继续发展电子管。

当时,苏联突破了电子管小型化的技术,让电子管继续辉煌了20年。但这一选择也为日后苏联在整个集成电路的发展中逐渐掉队埋下了伏笔。等到以晶体管为主流的集成电路大势已成,苏联人再回过头来追赶时,美国已经远远领先。

与晶体管计算机相比,苏联的电子管计算机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体积和重量大、能耗高、并且发热严重,在大机房里运行程序,很容易感受到温度的上升。

除此之外,由于电子管的性能限制,电子管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始终赶不上晶体管计算机,要突破就只能换材料。美国人之所以在电子管和晶体管之间选择了晶体管,就是因为晶体管的各方面性能都要超过电子管。

那么既然电子管存在那么多缺点,为什么苏联人还是坚持发展电子管计算机呢?

为何苏联人坚持发展电子管计算机?

苏联在电子管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关键时期选择坚持发展电子管,导致在后续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中逐渐落后。

关于苏联选择继续发展电子管的原因,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苏联当时的科技政策是以备战为核心,这样的大背景让他们的半导体发展迷失了方向,苏联的官僚们认为,未来的战争中,晶体管无法抵御核战中强大的电磁脉冲,从而选择了受干扰较轻的电子管

除此之外,市场需求也是个重要因素。他们当时走的是计划经济路线,所以民间的市场需求,并不会像美国那样多元化。

美国之所以会发展出小型电脑,是因为市场需要,但是苏联不一样,他们对小型电子产品并没有很强烈的需求,所以也就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动力。而在军事上,只要能用并且耐用就行,并不需要多么精细化。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在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技术进行了封锁,遮蔽了苏联科学家的技术预见,选择电子管道路的是科学家们,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他们的科学预判结果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与世界脱节,他们始终认为,电子管的小型化才是电子工业迭代的正确方向。

从后来人的角度看,我们确实挺同情苏联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何止是苏联,就连我们也被美国带偏了方向。当时我们的多项科研项目,都是以从美国获取的数据为参考,当我们的科学家看到这些逆天的数据时,都认为这不可能。

但即便在这样的差距之下,我们还是追赶上了这些数据。可过了很多年之后才发现,美国当年的数据都是假的,就是为了给我们制造假象,他们自己都没有能力做到那种程度,没想到却阴差阳错让我们做出来了。

再说回苏联。虽然苏联的计算机并没有走上主流路线,但是当年他们的电子产品也曾辉煌一时。在美国发展出了个人电脑之后,苏联也紧随其后,凭借着电子管芯片技术,硬生生仿制出了Apple个人电脑,不过他们称之为“Agate-4”,并且还在1984年上市了。

除了个人电脑,苏联的游戏机也是深受市场欢迎。“Electronics”掌上游戏机就是苏联当年的产品,这款游戏机自1984年开始投入生产,它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兼具时钟和闹钟的功能,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然后还有“大海战”游戏机,这是苏联老游戏机博物馆中备受欢迎的一款街机。玩家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海面,按下“开火”按钮发射鱼雷、击中船只。其玩法简单,但因潜望镜的镜面老化等原因,游戏操作具有一定难度。

提到苏联,提到游戏,当然就要说一下《俄罗斯方块》了,这款游戏由苏联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于1984年6月发明,最初出现在苏联科学院的计算机上,后来迅速传播开来。

《俄罗斯方块》的规则简单但富有挑战性,其影响力跨越了国界和文化,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并在多个游戏平台上得到移植和发展。

虽然苏联当年的技术给人的感觉就是傻大粗,但是在那个年代也处于了领先地位。如今全世界芯片制造技术都被美国卡脖子,就连俄罗斯也要从美国进口芯片,不过有了电子管芯片的技术,就算美国那天卡住俄罗斯脖子,倒也是不用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