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航海家,他们靠岸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取淡水。为什么那些航海船队宁愿渴死都不喝海水呢?
因为含盐量高,再加上不卫生。那么,如果过滤一下是不是就会好一点呢在地球淡水日益稀少的今天,我国的青岛也是这么想的。
在海水淡化方面,我国山东的青岛一直都在努力发展,在青岛当地,双膜法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完工。有一种大胆的猜测,到2025年——简单来说,半年后,仅仅青岛这么一个城市,每天海水淡化的数量就能高达70万立方米。
更何况,青岛作为沿海城市,随时随地就可以淡化海水,所以,换个角度,青岛这才是真正的“皇中皇”,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然而,海水淡化项目,在全国就有156个,虽然说不上饱和,但是,也算是一条完整的产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岛为什么还要凑这个热闹呢?难道就因为自己有钱?
首先,青岛虽然是沿海城市,但也确实一直以来都非常缺水,青岛全市的水源基本干涸,日常用水大都依赖从外部调江水。但是,自从进入夏天以来,青岛居民用水量激增,一些相关设备都超负荷运行。
而且,还有一则数据,山东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属于严重缺水地区。看不出来缺水?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国际标准是1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就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了。
其次,除了青岛本身缺水之外,青岛的水质可能也是十分感人,青岛有些地区加强监测境内的水质,时时刻刻监测防范不放松,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马调查,从源头上将这个异常扼杀在摇篮中。
青岛的水质可能不怎么优良,这或许也是青岛入局海水淡化的原因,既然外部的水质靠不住,那就靠自己!
最后,这个青岛的海水淡化项目,一直以来都可以说是青岛的掌上明珠,去年,青岛的海水淡化项目就通过了审核,拿下了812万元的市级财政奖补,这可是目前全国海水淡化项目拿到的最高奖补。换句话说,青岛的这个海水淡化项目不缺钱,自然也就有底气布局研究这个海水淡化。
青岛想要搞这个,深究起来其实也是从自身情况出发,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新闻报道上为什么会大肆宣扬,说什么重大突破呢?明明这也不算什么很新的技术。
首先,就是这个技术确实很实用,也能广泛应用,实用性体现在,每天淡化70万立方米的猜测,广泛应用体现在,这项海水淡化技术不算是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而是比较传统普遍的双膜法旧技术。
青岛证明了这个旧技术可以用,这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及那些海岛的淡水来源,淡水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青岛在今年提出4+2+4的海洋产业体系,可能有小伙伴就会问了,这个4+2+4是啥?“4”指的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2”指的是深海开发和海洋电子信息;第二个“4”指的是现代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旅游、海洋化工。
自从青岛提出4+2+4后,短短半年的时间,海洋生产总值就同比增长了7.7%。假以时日,青岛的海洋生产总值必然突飞猛进。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环,如今有了这样的成绩,又怎么不算锦上添花,又怎么不算重大突破呢?
最后就是国产化了,我们的高端芯片生产和研发,为什么被美国稍微修改一下规则,就变得无所适从,那是因为很多核心零件,核心专利都在美国那边,如果美国不想给我们的话,我们就算研发出来了,也不能用。
但是,海水淡化技术这么关键的技术,双膜法这样目前全球处在前沿的工艺,我国已经将大半的核心工艺实现了国产化,核心装备,记住,是核心装备,据说国产化程度已经实现了76%。就冲这国产化程度,重大突破也是实至名归。
但是,海水淡化技术其实也是有缺陷的,海水通过双膜法淡化后,会出现一种超高盐度,超级咸的东东,这东东的处理方式目前普遍都是从哪来回哪去,给海洋带来的危害可不容小觑。那么,我国既然在大力布局海水淡化,对于这种情况而言,难道真的坐视不管吗?
其实我国并非坐视不管,首先,今年6月3日,和海水淡化有关的专业机构还专门就海水淡化召开了一场权威的会议,位置就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这场会议很有可能也会考虑到海水淡化,产生的后果,以及相对应的补救措施。
其次,关于海洋污染问题,其实我国相关部门早就有所察觉,这些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海水的综合利用。而海水循环使用,也算是海水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不仅如此,那些相关的权威部门还会进行指导。有如此周到的服务,必然会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小。
总之,青岛海水淡化,目前依旧任重道远,其中呢,有好处也会有坏处,不过,相信我国必然能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将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到十全十美,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能够加入,毕竟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节约的同时也要开源哪。
信息来源
渴渴渴!青岛水源接近枯竭,市节水办呼吁市民共渡困局_山东新闻_大众网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强化水质预警监测 保障辖区监测断面稳定达标_山东各地 _山东新闻_新闻_齐鲁网
青岛海水淡化项目获得全国最高地方奖补
青岛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2671.6亿元 同比增长7.7%
一线探访丨10年超2亿立方米,青岛海水淡化这样炼成→
探海“大国重器” 放大青岛海洋装备优势 - 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