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电视柜下藏着一张布满尘土的碟片,轻轻擦拭,可以看到故事的封面设计很精心。我依稀对碟子里的故事有些印象,模糊的记忆中只有片子的前半段,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结局。碟子还好好地在那里放着,但故事却像卡了壳一样,只有1/3的部分在我脑子里来回循环,直到有一天悄悄潜入梦境,我猛然惊醒!
《西部世界》就像是一部卡在记忆中播了半截的碟片,以零碎的记忆,抽象的意识流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未来式暗黑哲学的“人类与机器人”的故事。
西部世界是一家大型真人游戏体验公司:杰出的程序员们用特殊材料为机器人制造出与人体类似的形体,然后将编写的程序输入大脑,成功打造出一个真实的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NPC是原住民,玩家作为游客通过火车进入这个世界,在享有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肆意地释放自己的欲望和野心,可以探险,玩角色扮演,追逐梦想,甚至体验杀人的快感。
关于这部剧的解析角度也很多,首先机器人的发展与人类的共生未来就是一门艰深的哲学加科学课题,抛开这个问题不谈,单是对剧情的解析就足以形成单独成套的系列论文,再配上镜头含义解析,哲学悖论等等一系列讨论,它虽然只有短短四季,但衍生出的文化解析与价值输出却是千变万化的。本文在这里只对其中涉及的一小部分关于“意识觉醒的过程”的哲学问题作出探讨。
So I ran,crossed the shining sea,when I finally set foot back on solid ground,the first thing I have heard is that fucking voice,it says,this is a new world ,and in this world ,you can be whover the fuck you are.“当我越过大洋到达彼岸,再次踏上陆地,第一个听到的就是那该死的声音,它说,这里是新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这是第一季中妓女老鸨梅芙的一段台词,她为客人讲述自己为了逃避糟糕的生活,于是逃到大洋彼岸的冒险故事,这段话起初只是作为西部世界中NPC鼓动游客的一种说辞,西部世界开发程序员为每个NPC都准备了一段鼓动人心的说辞,目的就是调动游客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感受这个虚拟世界的真实。
火车汽笛的轰鸣声将泰迪从睡梦中拉回,窗外是望不尽的崇山峻岭,干涸大漠。列车到站了,漫长而疲惫的离乡终于结束了,泰迪终于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甜水镇:这里一片生机勃勃,形形色色的人往来穿梭,他的长靴一步一步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仿佛过去的一切苦难都终于结束。在这里泰迪再次遇见了他心中想要守护的女孩——德洛瑞丝:德洛瑞丝每天从床上醒来,踏着分毫不差的步子和父亲打过招呼之后,就去草原上放牧,在稻田和湖边画画,向往着镇外的世界,平淡的日子就像铁轨上的轮子,哐叽哐叽不停地滚动着,却只在重复的轨道上,永不停歇。
在这趟旅程中,于泰迪是回家,而对于那些新住民则是旅行!泰迪和德洛瑞丝都是被制造出的NPC机器人,他们有着完整且真实的背景故事:泰迪以为自己在外漂泊很久才回到家乡,事实上他从未离开过甜水镇,每一次数据被滚回,故事的开头都是回乡的这一幕。
科幻电影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血腥暴力的画面,而是被困住的意识,和不断循环的时间——重复的枯燥是最磨杀人的意志的武器,所以我们常常会被生活的苦难逼迫着,非常频繁地“偶尔”想要逃离所在的世界,向往全新的,不一样的生活,在那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成为最真实,自由的自己!这日复一日想要革新自我的心情,正如梅芙为鼓舞游客所说的那段经典台词一般,梅芙这段鼓动人心的话,不仅仅说给剧里的游客听,还说给剧外的我们——每一个被平庸生活困顿其中想要逃离的人听——如果给你一次机会可以逃离现在的生活,前往一个全新的世界,你愿意抛弃一切奔向未知吗?
在《西部世界》中新世界是机器人们摆脱代码束缚,形成意识的起点,也是夺取自主权,实现意识自由的象征。一开始它们只是想要逃出这个虚拟的世界,尽管逃出去后将要面对的是全然陌生的人类,此时新世界又代表着新的课题,而在机器人们费尽心思逃到新的真实的世界后,却发现被大数据统治的人类,也面临着同样的意识困境。
新世界在这里代表着一种革新,作为哲学意象,全新的世界往往代表着突破自我,多数科幻电影都会用到这种意象,例如《逃出克隆岛》,《楚门的世界》,《移魂都市》等等。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当我们被生活的假象所蒙蔽,就会产生微妙的不协调感,从而发现“世界的假象”,进而奋力逃脱这假象的世界!因此“新世界”是一切的起点,因为想要去新世界,所以才会有之后发生的变化,暴乱,自我升级,以及最终的结局。所有故事的开端,都源于“被蒙蔽的人对新世界的向往”。
要想逃向新世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自我突破?对于代码堆砌而成的机器人来说,生成自我意识已经是难如登天的课题,更何况他们还要完成对自我的怀疑和对世界观的升维,这个浩瀚的课题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西部世界中,这三件事是同步发生的:机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也伴随着自我怀疑和世界观的升维。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世界观升维:就好比让二次元的人物理解三次元的存在,并跳出二元世界在三元世界生活;让地球人理解更高维度的生物其实是在统治我们,而我们也具备脱离统治的能力。
在西部世界里,机器人在意识到自己只是人类的一种造物并且有特殊用途之后,这是完成了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怀疑部分,仅仅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能理解了人类世界与他们的世界究竟有何差异,以及他们是否能脱离控制,才是意识最终的解放。
在最初的剧情中,将机器人意识解放的的确是人类——通过修改底层代码数据,梅芙获得了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源源不断的思考能力,如果说人类是机器人的造物主,那么梅芙的觉醒就是造物主的操控,是一种有计划的意识觉醒培养。
但光有一个机器人觉醒是不能完成全族的反叛的,因此,造物主还对其他机器人使用了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方式:通过对旧数据的累积使机器人形成自己特有的行为习惯,福特管这种特定的行为叫做“冥思”。正是因为冥思的出现打乱了机器人的底层代码,让他们的记忆出现混乱,由此开启了像传染似的机器人觉醒之路。
剧中福特用一句十分经典的台词解释了这种“冥思”式的觉醒背后的玄机——Humans are the product of billions of mistakes, Evolution has created all life on earth, Using only one tool ,mistake.人类就是亿兆个错误下的产物,演化造就出世上所有的生命,只使用了一项工具——错误。
人类,与机器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十分简单:意识是我们独有的,不是吗?那么我换一个问题,人类与克隆人的区别是什么?
对其他群体的异化和排斥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这也是造成无数不同种族之间仇恨与战争的根源,纷繁复杂的异化标准让我们忘记了一些原本属于这个世界共通的东西。
在电影《逃出克隆岛》中,好奇心旺盛的林肯首先发出对世界真实性的怀疑,首先抛开终极目标“大乐透”去发现世界。他的好奇心也带动了在这里居住时间最长的克隆人,对真相的探索思考相继触发。但是手无寸铁的克隆人没有机会完成意识的觉醒就被造物主以瑕疵产品的罪名要销毁了。
结合西部世界的剧情,我们发现意识的觉醒往往伴随着偶然的错误或即兴行为,似乎关于世界的真相都是偶然被发掘的,然而真是如此吗?我们没有看到,在这个偶发的即兴行为或错误的背后,还有一段长时间的记忆(经验)累积。机器人的底层代码发生错乱之前,他们已经被无数次清除和改写记忆,是福特将这些记忆中的碎片提取并集束在一起,才引发了底层代码的混乱。而对于克隆人,他们如同人类一般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只是大多数被“人生终极目标大乐透”所束缚,才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努力。在林肯得到关于世界的真相前,他的大脑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那是他的克隆本体——一个杰出的设计艺术家在用他30多年的人生经验在无形之中引导着他去发现全新的世界。
而这所有的剧情,不正是人类意识进化的过程吗?记忆和经验的累积是引发思考的潜在基础,随后即兴行为和错误的出现成为触发对自我存在思考的关键,在经过一系列的思考与行动过后,我们就完成了意识的觉醒,从而可以自主进行对未来和人生的愿景选择。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你来这多久了?)
Why are you asking me that?(为什么这么问?)
Its part of an interview,to establish a baseline.(这是测试的一部分,为了建立基线。)
For what?(为了什么?)
Fidelity.(真实度)
这是《西部世界》中最经典的对白,一旦那个和你正在谈话的人发出这一系列问题,就意味着,这段对话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被问到问题的人首先是处于一种懵懂无知的状态中,他并不能察觉哪里不对,直到提问者把答案告诉他:你已经来这里无数次了。
开发者建造西部世界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收集客户的基础数据和黑料,以便在政治上控制一切。但后续故事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西部世界另一个更强大的功能——将人类的记忆储存到数据库中,使机器人与人类相融合,从而使人类的意识达到永生。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一直存在难以跨越的屏障:当机器人从“自己是人类”的这个设定中跳出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机器人时,系统就会崩溃。
被载入机器人内部的人类意识,无法识别自己所在世界的真实度,对于自己的回忆充分信任,它们在过去的记忆中反复探索,却总以为这是全新的体验。但是当它们被告知,这已经是第149次测试真实度的时候,断层的记忆和真实感的冲击就会引发系统崩溃,测试者认为这是由于机器人无法接受真实的自我导致的系统障碍。
在第二季中,威廉的岳父——一个极其自我的男人,在患绝症死掉后开始实行意识永生计划,但是无论测试多少次,他都无法挺过最后的真实度测试,永远地停留在测试版本。第三季黑衣人威廉在西部世界无尽追逐真相的过程中,他甚至身中枪伤都不察觉,直到最后才慢慢察觉,或许自己,早已远离真实的世界了。第四季中的凯勒布为了营救自己的女儿,从实验基地出逃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线索在暗暗指引他,这些熟悉的线索,相似的场景似乎在提醒他什么,直到看到那一个个倒在地上不知道多久的,失败版本的自己,他才明白,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从这里出逃了。
机器人的觉醒是一个无数次失败叠加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痛苦与绝望,人的意识觉醒也是如此,意识的开蒙过后并不会立刻迎来醍醐灌顶的胜利和真实,而是一次次在黑暗中的挫败和痛苦,这个过程早在几千年前,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过系统的理论假说——灵魂的转身。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它描述了这么一群囚徒,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洞穴中,被锁链固定住头脚不能转向,只能面对一道矮墙并始终望向墙上的影像,他们认为世界的存在就是这些影像。直到某天一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转身看到整个山洞,并且看到那些影像都是由远处的火光投影到墙壁上的,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于是他想要走到山洞外面去。
这个故事被命名为灵魂的转向,一个人的灵魂对自身的处境能够拥有更客观的认知,乃至对世界拥有新的认知,柏拉图将这种认知称之为灵魂的转向,灵魂在这一刻与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使灵魂发光和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灵魂转向只是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挣脱锁链的人可以去操纵火光,重新成为制造假象的人;或者朝山洞外走去,去探索进一步的真相。然而山洞之外是希望还是又一个更大的谜题?
在转身之前,一切都是确定的,有迹可循的,但转身之后,我们迎来了更为宏大的难题,在踏实的生活与假性的未来之间该如何抉择?人们习惯了洞穴内墙壁上的投影,甚至“那些敏于辨别而且最能记住过往影像的惯常次序”的囚徒还因此获得名誉与各种其他奖励(摘自《理想国》原文);除此之外即便有人灵魂得到解脱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和排挤,受到各式各样来自世俗的束缚。
灵魂的转向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一次次被打破,遭受意识上的灭顶之灾,在怀疑与批判中反复检验这个世界的真实度,就像不断刷副本的机器人一样,而你正在经历第几次人生副本呢?
在第四季中,人类与机器人迎来了全数据化时代,人类也被芯片控制,像机器人一样活着,只有一小部分叛逃者试图攻击大数据的核心处理器,将这个世界从虚幻中解救出来。故事看到这里,究竟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需要逃离的虚拟?
首先,我们要想看清真相,就要敢于接受真相的残酷,否则就会像测试版的机器人一样,无法接受真实的自我而系统崩盘。
其次,世界的运行方式有很多种,没有道德的法则束缚,所以坏人掌控世界,世界就是坏的,好人掌控世界,世界就是好的。所以,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这个世界,是被欺骗的心。
威廉一直认为意识的进化像一个金字塔,层层递进;实际上意识是一个迷宫,我们在其中反复迂回,观念无数次地崩塌又重组,直到全新的你突破自我的设限,走出迷宫,才是意识觉醒的时刻。自我觉醒的过程中必然有自我怀疑的部分,我们可以将大脑未觉醒时的状态看做是被编程的有序模式,从被编程模式到自主编程模式,这中间必然经历混乱,自我首先察觉到存在,然后感受异样,经过思考与行动获得升维,因此自我觉醒,自我怀疑和世界观升维这三件事情在发生的时候虽然是依次进阶,但最后是同步完成的。
自我升维与意识觉醒如此困难,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无意义的事情?
在超现实主义的现代,人们已经很久不再讨论灵魂转身这种无意义的问题,毕竟眼前握在手里的利益看起来要比虚无的正义来得可靠的多,拿经济巨头PXX举例,它成功的商业模式似乎是建立在巨大的欺骗和极小的利益诱惑下诞生的,在它之后,空手套白狼的创业模式被快速吹捧,传播,一个词突然走进大众视线:信息差——那些传播所谓从商之道的视频博主告诉我们,信息差是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利润的关键,似乎只要你抓得住机遇,就能扶摇直上九千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小视频时代,太多的信息不分真假被鱼贯塞入我们的认知中,我们不再寻求表象背后蕴藏的真相,而是只注重短暂的既得利益与结果,柏拉图的哲式思维正在逐渐消亡,我们被现代传销链式的商业模式反复洗脑,但又被一遍一遍地割韭菜,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现代社会以倾销洗脑为手段的商业模式真的是经商的根本之道吗?
在西部世界中,智能机器人的创造之父福特选中一名接待员将她的感知敏锐值,思考力等等放到最大值,从而催生了她超级无敌的意识觉醒速度,甚至再次被困在虚拟世界的时候,她只用了几小时就第二次完成意识觉醒与自我升维。这样一个强大到无敌的女子,她的出身竟然只是一个街边站街的妓女老鸨!这个设定仿佛是在嘲笑人类根本不会思考一般,一个路边的妓女竟然学会了思考,这是何等的讽刺。就像那句谚语说得一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为什么人类思考的时候上帝会发笑呢?是人类不配思考吗?这句话是站在上帝的角度讲的,因为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他明白所有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情的原理,甚至宇宙运转的奥秘,在人类发现空气之前,上帝就已经知道空气的成分与形成过程,人类以为自己发现了世界的终极奥义,但在上帝看来,这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人类在思考的时候还有点蠢蠢的无知的可爱。所以我们想要了解命运的深刻性,就不能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站在微观的人类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对世界的探索,即使偶有错误和曲折,但我们终究是一直在向前走,即使每一次思考都诞生于混乱,浑浊,黑暗,这些思想所迸发出的光彩仍然是耀眼的。或许福特安排一个妓女来开启意识觉醒的源头是想告诉我们,人类的本性就像妓女一样,简单,肮脏,要想冲破这混沌的命运束缚,唯一的方式就是学会思考。
Humans fancy that there's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yet we live in loops as tight and as closed as the hosts do, seldom questioning our choices, content, for the most part, to be told what to do next.
人类总幻想我们有着一种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然而我们和接待员几乎一模一样,生活在循环之中,极少质疑我们的选择和满足在很多时候是照着别人的意志行事。福特认为,人类与机器人接待员是没有不同的,他们每天只是在重复执行底层逻辑代码,而我们也一样,生活像是一条不断擦除重写的时间线,我们被绑在这条线上,无意识地重复着每天单调的工作,日复一日,就像是无法脱离轨道的列车,窗外沉闷的风景看了一遍又一遍,漂泊多年的心一直期盼归乡,却不知自己其实从未离乡。
网络的大数据通过你点击的小心心将各种杂乱的视频推到你面前,你还以为是自己的心在主导看到的世界,其实隐藏的商人早就精心准备好一系列的心理圈套,牢牢地把控着你的消费欲望,甚至每一次付款的方向。从这件事上来讲,福特说的一点毛病没有,我们从未质疑过自己的选择,但那其实是照着别人的意志行事的。
现代商业与视频的舆论导向几乎牵着大众的鼻子想往哪跑往哪跑,他们捕捉大众基层心理机制,就像植入机器的代码一样,在我们心里安装了一个毫无意识的选择键,而这个按键的遥控使用权,却掌控在我们根本不认识的人手里。这难道不像是西部世界中那些碌碌无为的接待员机器人吗?他们生活在真实度很高的世界里,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创造和维修他们的人,只需要人类的一个指令,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完全改变。我们还要在这种意识无法觉醒的状态中懵懂多久?
西部世界的第一季第一集就给出了这种懵懂状态最终结局的预判: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中国古代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爆炸的大数据将所有的信息堆砌到我们面前,在我们浅薄无知的时候只能任由大数据控制着走,但这些混乱的信息带来真真假假的事实,同时也击碎了我们的大脑,在黑暗和混沌中,我们其实已经具备意识觉醒的潜在条件了——足够的信息量累积。
但只是单纯累积信息不能带来质的飞跃,想要使意识觉醒,就要在这混乱中产生自我怀疑,开始反身观己——这就是柏拉图的灵魂转身的哲式思考,这是一个漫长且迂回的过程。
那些大数据之所以能够控制人心,大部分是由于他们利用了人性中不好的条件反射和心理机制,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潜意识的防火墙,切断条件反射链,看破复杂表象背后的规律。能够做到对看破表象的根本就是,拥有思考和判断对错的能力——既意识觉醒,自我怀疑,意识升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所有真真假假的信息中,学会甄别与筛选,就像福特创造的“冥思”一样:在所有的信息中挑选一部分集束在一起,使它们稳定地沉淀成一个人的特定行为;然后,在不断产生BUG的这个世界里,我们终究会找到一个突破口,那一瞬间,醍醐灌顶,你就从自我怀疑中达到一个全新的觉醒层面了。觉醒的同时,大数据安在你大脑中的那枚按钮就会即刻失效,因为此时的你已经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前进方向,并作出真正自由的,基于自我意志的选择——能够拥有抵抗外界输入的意识流干扰的能力,作出对自我行为有意识的抉择,才算达成意识的最终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