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合集成是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芯片代工厂,虽然并不如全球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三星和联电等厂商有名,但在2024年的前九个月,公司的表现却让人惊艳。
晶合集成在第三季度的营收达到了67.75亿元,同比上涨35.05%,然而成交额的涨幅都无法与公司利润的涨幅相提并论,晶合集成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猛增771.94%,盈利能力令人瞠目结舌!
晶合集成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飞猛进的盈利增长,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
而且我们注意到晶合集成的最新财报中出现一个浓墨重彩的词汇——28nm逻辑芯片。
很显然晶合集成的成功与中端制程有很大的关系。
晶合集成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半导体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半导体制造、设计和封装,在产生了零售业务后还开始涉及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
2018年,晶合集成被收购之后实现了更高的成长性。
根据晶合集成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营业收入同比上涨51.33%达到了166.85亿元,同时第三季度营收还同比上涨了35.05%,实现了67.75亿元的营收。
在营业收入稳中有升的态势下,净利润同比则猛增了771.94%。
净利润大增771.94%说明晶合集成的盈利能力在2024年大幅提升。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59.33%%左右的营收同比增幅,而净利润同比增幅则更高达到了771.94%,说明毛利率也随之大幅提高。
如果将利润和营业收入进行剔除操作,我们便能够得出一个结论:营业收入增长并不是晶合集成实现利润暴涨的主因。
利润暴涨的原因还另有隐情?
再跟进研究晶合集成的行动和计划之后,我们发现了玄机。
晶合集成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对28nm功能性验证的逻辑芯片进行了验证并实现了流片。
这意味着晶合集成在此领域的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就增强了。
晶合集成还在2024年第四季度计划中宣布设计方案可以接单。
28nm逻辑工艺是中端制程领域最关键的制程之一,也是当今芯片行业市场需求最强劲的领域。
中端制程包括28nm、40nm和55nm等多个节点制程,其中28nm制程是目前市场需求最大的制程,因此晶合集成在这一制程领域获得成功,便能够帮助公司获得大量订单。
晶合集成近期成功流片的产品原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28nm逻辑芯片之一,它在性能和功耗方面表现优异,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
晶合集成在此时能够抓住机遇迎来爆单,是因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2021年之前,不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购芯片,我国市场中的芯片都与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对半导体行业的投入大幅增加,国内公司在241nm、180nm、130nm和90nm等工艺节点制程上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此之后,我国还需要继续追赶以便在中端节点制程上实现更高的技术水平。
中端节点的制程在我国市场的需求占比很高,因此获得了很多半导体公司的重视。
2021年,我国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帮扶中小型半导体公司更是充足,各大代工厂纷纷加建代工生产线。
不仅是公司层面,政府层面对于国产半导体企业的扶持同样巨大,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2022年,我国市场中晶圆代工设备的市场额度达到了1260亿元,同比涨幅达到了43.5%,而其中大部分都被中小型企业获得。
显而易见,国内企业正在提升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推进我国半导体行业实现进步。
与此同时,我国市场中中端节点工艺制程的晶圆代工市场也受益于晶圆代工市场持续增长而得到了23.8%的增幅。
国内公司在此领域逐渐占据市场主导,而在此过程中,晶合集成通过搭乘中端节点制程的顺风车实现了爆单。
随着我国半导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对中端节点制程芯片的需求有增无减。
而在目前中端节点制程芯片主要有台积电、三星、联电等几家厂商提供。
从性能和成本来看,自主研发获胜的可能性更高。
晶合集成也意识到了此点,因此在2022年吸引了大量投资转型为中端制程代工厂之后,在中端工艺制程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在此过程中,晶合集成还同时占据了中端制程的市场制高点,以此实现了业绩爆发式的增长。
面对国际技术封锁,我国半导体企业的内生增长能力得到充分验证。
中端制程的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中,尤其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通讯等新兴应用的推动下,对中端制程的需求将会迎来更大的爆发。
晶合集成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能够把握住这一机遇,实现了业务增长。
我国半导体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晶合集成的成功将激励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浪潮中。
随着国内半导体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同时也在设备上积极追赶,未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晶合集成爆发式的业绩增长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技术因素、市场需求因素等。
然而晶合集成的成功最为值得注意的便是国内市场对于中端制程的需求强劲。
在此背景下,晶合集成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实现崛起。
随着我国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对于国内产品的需求只会逐渐增加,未来或将迎来更大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