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借款用户掀起风波,卸载软件拒绝还钱,结局令人震惊!

发表时间: 2024-11-28 11:36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花呗、花呗还不起卸载呗!花呗作为一款消费信贷产品,在当今年轻的消费主力中无处不见。据统计花呗已经向全国市场数亿用户借出去了数千亿元的贷款!

而在如此大的用户群体中难免有人会动歪心思,既要花钱,又不要还钱将自己的花呗额度用光后,便卸载应用想要轻而易举的和自己债务说拜拜。可是欠的债真的有这么好躲吗?

在如今的电子消费时代,超前消费已经变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通病。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新任打工族不再追求延迟满足感。而是倾向于看到、买到、得到!

据统计当今年轻人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向西方国家靠拢,从开始每月存下一笔钱到现在的月月花光。甚至不少人选择在工资没拿到手的情况下,就已经透支了全部工资。而帮助他们实现透支工资的,不是服务的公司而是花呗等各类网络消费信贷产品。

这些网络产品会评估个人的信用和消费状况,从而为客户开通不同金额的借款服务,这也让多数人的消费需求得以快速满足。可以说在某种方面花呗就像是梦想实现家,能让人在囊中羞涩时也能获得心怡的物品。

但是花呗不是印钞机,借出去的终究是要还。所以许多使用者从为了自己打工变成了为花呗打工。上个月凭借花呗买买买,下个月为了还花呗苦苦干

而且随着人们消费还款的次数增加,个人的信用评估也会快速上升。从而获得更高的借款金额,月光族哪能经得起这种诱惑!随着自己手里能支配的金额越多,他们的消费欲望就会越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逐渐陷入借款消费还款的漩涡之中。

欲望就像是高山滚石,一旦开始了就很难停歇。开通了花呗就相当于自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消费欲不断增加、配得感越来越强。债务的雪球也越滚越大,直到将人彻底压垮。

可许多用户消费时和花呗一起花前月下,恨不得将其备注成“小甜甜”但是还款时却痛不欲生恨不得大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日积月累的庞大债务总有一天会将他们的底线摧毁,部分债额高筑的用户在面对足以影响生活的欠款时,已经开始寻求逃避还债的方法。

最常见的就是“眼不见心不烦”,面对手机上显示的欠款金额,他们会选择掩耳盗铃。将应用从自己的手机中卸载。这样就不用面临整日的催还压力,能暂时将债务抛之脑后。可这么简单的操作真的就能将自己从债务旋涡中解救出来?

想象总是丰满的,正所谓在市场中不会有一厘钱不翼而飞。更何况是服务着几亿人的信贷产品呢?花呗既然有信心将数千亿洒向市场就有这个把握不出现坏账。

早在2021年9月花呗体系就已经开始全面接入征信体系之中,如果逾期不还就会在个人的征信记录上留下一个“污点”,如果数额巨大并且长时间没有偿还行为。就很有可能会被限制消费,影响出行甚至使子女的前途受到影响。

如果用户不在意,就轮到各类的催收公司登场,在当今的和谐社会虽然不会有上门暴力催收的违法行为出现。可是签署花呗协议时,留下的各类身份信息会极大影响欠债人的生活。不光是时刻响起的还款电话,更会让你的担保人不厌其烦影响个人的亲友关系。

假如不还款的老赖孑然一身,没有这些顾虑是否就能“白嫖”花呗等信贷平台了呢?同样不可能,花呗的债务虽然利息很少,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将会达到法庭的受理标准,在法律的强制执行下,老赖就会明白什么叫得不偿失。

其实花呗的出现就像是人们常说的“网络双刃剑”,有的人会将它视作生活中能借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有的人单纯是将他看做资金周转时的缓冲。善用花呗的秘诀就是时刻提醒自己,花呗就是虚拟信用卡,额度不等于真正属于自己的金钱。

为了避免不想还,还不上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养成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在消费观念转变之前,中国消费群体的主流一直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居安思危。中国人的储蓄观念在世界上非常出名。

早在2015年我国的储蓄率就是国际水平的三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耕社会传统让我们总是在为突发情况做准备。这种消费观念虽然不利于经济在社会上的流动。可也让人们能在突发情况时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应对。

如今的消费风气无疑是在向西方社会群体的月光模式转移,挣多少花多少,主打就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在未来和现在之间这些选择了超前消费的群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拥抱现在。

但是西方的社会的情况和中国并不相同,就拿美国相比,作为享乐主义最严重的一代,美国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是靠着信用卡在生存,一张张的信用卡互相还款,自己则拼命打工偿还最低标准。一旦一张信用卡被限制消费,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闭环被打破。

无独有偶据调查韩国当代的年轻人情况则更为严重,在国家独特的风气中韩国青年的消费观念极度扭曲,他们会为了一款能吸引眼球的奢侈品去申办大量贷款,然后以贷养贷直到大厦崩塌的那天部分激进的韩国青年将会选择一了百了。

所以花呗同样是信贷产品,不想陷入无休止的债务牢笼中,最好的办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资金尽量不开借贷的口子,其次就是郑重对待自己的贷款,不要让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脱离理智的束缚。

信息来源:

花呗白条接入征信系统,会影响个人信用吗?

2023-12-11 07:48·北京日报客户端

超前消费让年轻人“穷忙”:虚幻“富有”,助长消费“欲望”

海外网2019-02-22 09:40

花呗、白条、信用卡 “超前消费”到底有多贵

新华网2018-12-03 07:23

[中国新闻]新闻观察:预付式消费“顽疾”如何破解?

来源 : 央视网2024-06-07 05:48

半岛调查|告别“喜刷刷”?不少受访年轻人注销信用卡关闭花呗,对超前消费说不

半岛都市报2024-01-15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