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了解游戏行业,但依然深深感受到了一款游戏带来的躁动。
昨天一整天,感觉所有人都在讨论黑神话,所有博主都在发黑神话,所有媒体都在直播黑神话。
关于《黑神话:悟空》的宣传铺天盖地,就连新华社、新华网都上线了一段制作人及主创团队的独家采访。
官媒为一款游戏制作长达30分钟的视频专访,颇为罕见。
印象中这是官媒近几年第一次如此正面报道游戏行业事件,这释放的积极信号,比游戏本身重要得多。
这款号称中国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仅仅预售就创下了4亿元的漂亮记录。在8月20日游戏上线当天,实时在线人数排名全球第一,峰值突破200万。
到20日傍晚,《黑神话:悟空》已售出450万份,销售额达到15亿元。随着游戏进一步热卖,最后的销量很可能超过1000万份,销售额突破30亿。
有人说,这款游戏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国家3A游戏的“垄断”,是中国游戏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话里话外,透露着一股自豪。
然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在几年前,重量级媒体还都以一种忧国忧民的心态怒斥网络游戏,并称之为“电子鸦片”。
甚至有些官媒还发出号召:对待网络游戏应该像缉毒打黑一样清剿。
在这样的口号下,全国各地兴起了围剿网络游戏的大潮。
2006年,意识到这一大潮的北大中文系博士刘银明,出了一本名叫《战网魔》的畅销书,内容跟书名一样,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就是坚决打击。
尽管这个学中文的博士,并不懂什么叫网络什么叫网络游戏,但他懂得人心,他知道家长怕什么,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凭借这本书,刘银明成了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精神导师,他抵制网游的一言一行,则成了拥趸们拯救儿女的不二良药。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2008年,央视也紧跟大潮,连夜将《战网魔》拍成12集纪录片。在央视加持下,刘银明成为鏖战网魔的英雄。
而就是在央视的这部纪录片里,借助刘银明的宣传,“雷电法王”杨永信一夜成名。
2006年,杨永信在山东临沂成立“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声称旨在帮助“网瘾少年”摆脱电子游戏的荼毒,恢复身心健康。
据说,无论网瘾多大的孩子,只要经过杨永信调教,半个小时就能脱胎换骨,从“问题儿童”变成了懂得父母辛苦和不易的“天使”。
因此,杨永信也被称为国内第一个(批)为孩子戒掉“网瘾”的“专家”,广受赞誉。
在2006年-2016年期间,被家长慕名送进戒治中心接受杨永信治疗的儿童,保守估计高达7000个。
但那只是杨永信的A面,在B面的他有一个江湖绰号——“雷电法王”。
人们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但没有起错的绰号。多年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杨永信之所以叫“雷电法王”,是因为他的“治疗”简单粗暴——
在孩子的太阳穴两边接上电极,然后通过不断电击,用负性刺激来消除网瘾。
这样的治疗之下,就算再嘴硬的孩子,不到半小时也会变得服服帖帖,声泪俱下地承认错误,跪在父母面前承诺痛改前非,再也不沾那该死的网络游戏。
反网游的风,最终吹遍了神州大地。
就连目不识丁的农民都知道网络游戏是“电子鸦片”,会毁掉孩子的前程。
在杨永信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戒网瘾机构”,都发誓必须要铲除电子游戏这个“精神鸦片”。
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一夜之间一款游戏被铺天盖地宣传,甚至被视为民族强大的标志和骄傲。
于是,各地忘记了初心,纷纷开始强行与游戏建立链接。
南京发布文章《悟空:南京妈妈为你骄傲!》,因为游戏的美术总监是南京人。
杭州也不甘寂寞,发表文章《西湖边上一只猴子,今天热搜爆了!》,因为开发游戏的公司就在西湖边上。
看着各方热火朝天地宣传和追捧,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了当年范进中举的模样。
在范进中举前,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没有人觉得他会有什么出息,就连他岳父都一口一个“你这烂忠厚没用的人”叫他。
但忽然有一天,范进中举了,这个“烂人”很快就又成了岳父口中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贤婿”。
平日里不怎么看好他,甚至辱骂他的人,也都变得活络起来。
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破落户主动投身为仆。不到两三个月时间,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更是不消说了。
一向孤傲的张乡绅催着范进搬到他送的新房里,而范进搬到新房之后,也是唱戏、摆酒、大宴宾客,一连三日。
歌舞升平中,所有人仿佛都忘记了曾经的“不愉快”。
我隐隐觉得,这款突然爆火的游戏,和“中举的范进”何其相似?
不可否认,这款游戏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画面精美、文化元素、动作酷炫等等。
但是不是成功到了可以与“国家”、“民族”相提并论?是不是可以成功到全网都要去为之欢呼呐喊?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仔细想想,与其说这是一场游戏玩家的狂欢,不如说是背后资本的一场盛宴。
从游戏预告片开始,资本巨鳄腾讯就率先注资;然后,英伟达宣布支持全景光追和DLSS 3.5技术;海信推出定制电视和显示器;致态ZHITAI、联想拯救者、京东、INART等成为其官方合作伙伴,推出定制电脑存储设备、人偶和实体版预售;滴滴青桔发布联名共享单车;吉考斯工业推出“心猿”服饰系列等;甚至山西文旅也下场参与宣传……
就连卖咖啡的瑞幸,都与《黑神话:悟空》联名发布产品周边,而且一开始发售便迅速售罄。
看着这些大名鼎鼎、赚得盆满钵满的资方,我真的困惑:
他们是不是都忘了我们曾大张旗鼓说过,网络游戏是戕害下一代的毒品?
他们是不是不再担心,这样的游戏宣传风暴会摧毁他们的青年和孩子?
在云雨不定的网络上,我们的快乐和焦虑都是幻象,都不一定来源于我们自己。
因为,他们总是能做出点什么,让你快乐,让你焦虑,然后贩卖给你。
所以,游戏到底是不是毒品,我们各有答案。
但终极问题是——
这些年,竟是谁在网络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END-
#时事热点头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