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操作系统的进阶之路:市场份额增长至36.8%

发表时间: 2023-12-22 18: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服务器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开源四年以来,技术、生态、商业化层面都进展迅猛。

根据日前openEuler峰会上公布的数据,目前,openEuler系累计装机量已超过610万套。IDC预测,2023年openEuler系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新增市场)份额达到36.8%。在2022年,该数据为25%,当时的规划是2023年超越35%,如今看来,欧拉如期完成商业化成长目标。

谈及装机量时,openEuler委员会主席江大勇回顾道:“第一年3万,第二年100多万套,第二年200多万套,第三年300多万套。”从最初的3万到今年的610万,也足见欧拉操作系统的速度之快。

而提起欧拉,很多消费者仍感到陌生。因为欧拉主要面向服务器、云、边缘、嵌入式场景,不像鸿蒙面向手机平板终端而为人熟知。但是作为用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欧拉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器操作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小众赛道,此前国内参与者并不多,国际上的开源操作系统却不少,包括红帽系、CentOS、Ubuntu、SUZE系、Windows系等等。现在,openEuler已经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融入到全球开源操作系统世界中。

官方数据显示,openEuler社区已吸引1300多家头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入,汇聚16800多名开源贡献者,社区版本下载量已突破200万。同时,多位华为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明年会发布基于6.6内核的openEuler新版本,这是新的长期稳定维护版本,会增加很多新技术和功能。

生态裂谷

具体而言,欧拉是针对企业用户服务器市场的开源操作系统,还可以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嵌入式系统等多种需求。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欧拉发展历经十多年,经历了从开源的使用者到参与者到贡献者的各个阶段,这也是中国开源界成长壮大的一个缩影。

去年,欧拉已经跨越了生态拐点,今年,江大勇引用了开源界“生态裂谷”的说法,“即份额超过19%的时候就能形成一种自循环,没有达到19%的时候,可能有断崖式的失败。openEuler操作系统在20%几左右是关键的一个节点,能超过35%就形成了自加速。”他阐释道。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合作方主动找到欧拉社区,“自加速”的趋势更加明显,经历生态裂谷后,欧拉的应用场景正迅速铺开。openEuler委员会副主席刘文清谈道:“在2023年新增的市场里面有36.8%的用户选了openEuler技术路线,至少在中国,操作系统根技术就是魂有了,大家有共识,生态就会主动汇聚。”

江大勇还特别提到了欧拉在金融行业的进展,他表示:“2023年(国内金融行业)使用openEuler超过了50%份额,包括开源版本、自用版本和商业版本,在国内大行、12家股份制都有覆盖。场景已经从一般性业务扩展到核心业务,从原来少量适用到现在规模化使用,比如用于数据中心大设备。”

金融业对IT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以金融为例也显示了欧拉的技术实力,解决了服务器市场的一些痛点。江大勇谈到,服务器市场以前基本上是软烟囱,一种芯片、一种架构就会有一种操作系统,对于应用来说每一个软烟囱体系都要做一次适配,这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不增值。所以openEuler提出一套代码,一套架构支持多样性算力,支持全场景。

目前,openEuler已经支持英伟达、昇腾等AI芯片,整体支持x86、Arm、RISC-V、LoongArch、SW64、Power 六大处理器架构。近年来异构算力成为大趋势,尤其是生成式AI进化,也在推动算力产业链变革,其中也包括操作系统。

据了解,当前openEuler也在重构容器引擎等部件,并且深化与AI的融合。比如在AI方面,openEuler发布了EulerCopilot,初步实现代码辅助生成、问题智能分析、系统辅助运维等功能,让欧拉更智能,统一异构资源管理与调度。面对AI的演进,欧拉等操作系统也在为新机会点做准备。

融入全球

倪光南表示,操作系统是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者,在基础软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科技时代不可或缺的根基所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一度出现重硬轻软的发展倾向,对软件生态建设重要性不足,长期处于低水平建设的阶段,而今中国操作系统的研发推广已经有很大的改善。

在2021年11月9日,华为宣布将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欧拉开源社区由企业主导变为产业主导,直接面向全球各个派别的操作系统进行竞争。

而openEuler社区从成立开始,就是立足中国融入全球,2023年openEuler也加速走向海外市场,吸引全球开发者。目前,openEuler社区与9大海外头部开源基金会开展深入合作,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构建全球开源新生态,开创了中国开源新模式。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TOC(技术评审委员会)副主席熊伟表示:“openEuler捐给基金会以后,从企业项目变成产业和国际性项目,一旦变成基金会就意味着它是中立的,大家可以进行监管共同治理的。捐给基金会以后,整个治理机制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国际化的进程也加快了,很多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国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加入了openEuler。”

比如,英特尔自2021年签署CLA加入openEuler社区,就贡献了x86平台的生态适配和技术优化,将x86的多代平台Ice Lake、SPR、Emerald Rapids引入到openEuler上,并将AI计算加速框架集成到openEuler,同时在openEuler的多个核心的SIG都有深入贡献。现在,英特尔已经正式成为openEuler社区的黄金捐赠人,“老大哥”英特尔的加入,也增强了社区实力。

同时,熊伟还提到,基金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用基金会的渠道帮助openEuler出海,此前峰会上,基金会就邀请了七家全球各方开源组织来到现场,和他们建立连接以后,有助于openEuler输送到其他产业或者其他渠道中。

那么,从国内走向海外应该如何做适配?又如何跨越难点?

对此,熊伟解析道:“适配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其他的操作系统,现在要切换到openEuler,我们有迁移工具帮助大家做迁移,过去已经帮助几百万台的服务器、上百家企业做了成功迁移;第二个方面,迁移是权宜之计,我们期望的是原生基于openEuler开发业务,原生基于openEuler的生态结合业务做成解决方案,这是openEuler最重要的目标,而且也是市场份额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而然发生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