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个人电脑的兴起让太阳公司有了危机感,它的市场正一天天变小。太阳公司的负责人考特·曼克尼为此忧心忡忡。一天,一个名叫努顿的员工来找曼克尼,向曼克尼申请辞职。曼克尼请求他在辞职之前把对太阳公司的建议写下来。
努顿答应了,他写了一份长达12页的建议书,并亲手把它交给了曼克尼。在建议书里,努顿指出,太阳公司的用户界面太枯燥,公司应该专注地研究一种视窗技术。不只是曼克尼,太阳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都很认真地阅读了努顿的这份建议书,认为他的提议一针见血。他们想方设法留住了努顿,任命他为高级工程师,并要他和一个名叫高斯林的人负责代号为“绿色”的项目。
努顿和高斯林希望设计出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运行的小巧、简单的软件系统,研制出可以控制常用家电的装置。1991年,他们设计出新的程序语言“Oak ”(橡树),不久之后,又推出了用来运行这一软件的硬件——装着电池的小盒子。他们兴致勃勃地将这个小盒子拿给曼克尼看,曼克尼非常满意。
太阳公司为了努顿等人的小盒子专门成立了子公司。该公司和日本的三菱、法国电讯洽谈合作,遗憾的是,它们都对这个新产品缺乏兴趣。直到1994年,太阳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合作对象,也许是 Oak 的设计理念太超前了,人们迟迟不愿意接受它。
这时太阳的首席技术官埃瑞克·施密特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试试将 Oak 和因特网结合起来呢?”于是,太阳公司改进了 Oak ,还给它起了个新名字“Java ”。之后太阳通过因特网免费将 Java 发放给少数几个人试用,比如网景的创始人安德森。安德森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还在硅谷最大的报纸《圣何塞新闻》上发表了赞赏它的言论。
Java 一炮走红。1995年5月, Java 正式对外宣布,十分看好网景公司,因此果断买下了它的执照,此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有数百万台联网的电脑拥有了支持 Java 的浏览器。 Java 的诞生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件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给太阳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产品没有预期的那样受大众欢迎并不代表它一无是处,也许稍稍做些改变,它就会成为改写整个行业历史的革命性产品,并给创造它的人带来成功。
【评论】“借尸还魂”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文化领域运用甚广,尤其是在历史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个朝代的末期,反抗者总会首先扶植一个前朝亡国之君的后代,以他的名义来号召天下。这就是典型的借尸还魂。在此计中,“借尸”只是手段,“还魂”才是目的。所以借尸时还需注意一点,“尸体”的灵魂仍在,即必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否则时间过得太久,早已被人们遗忘了,以至于响应者寥寥无几,也就达不到目的了。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