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突破生态瓶颈,技术收敛成关键

发表时间: 2024-01-03 18:48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数据库作为基础软件三驾马车之一,在重点行业、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业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也是支撑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产数据库产品功能、性能、综合服务保障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日前,《IDC MarketScape: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2023年厂商评估》报告显示,腾讯云、OceanBase、华为云、阿里云等均被列入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领导者”象限。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数据库虽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缺少一致的技术发展路线,产业未形成合力,数据库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当前数据库高速发展需求。

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如果将整个软件产业体系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数据库则处于其中最核心的基础部分,支撑着大部分的软件生态,进而使整个数字中国各行各业核心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数据库被称为软件产业的根技术。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市场几乎被海外数据库厂商所垄断,数据显示,微软、亚马逊、Oracle三家占据全球数据库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数据库更是被列为国家35项 “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断提高,国产数据库市场也在逐渐崛起。在这个领域里,国内企业不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如今的数据库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面貌。无论是传统数据库厂商、云数据库厂商,还是新兴势力,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如南大通用GBase 8a、万里开源TDSQL、OceanBase等,这些产品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中国数据库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数据库行业涌现出众多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数据库产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数据库领域呈现出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国产数据库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日前,IDC发布了《IDC MarketScape: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2023年厂商评估》报告显示,腾讯云、OceanBase、华为云、阿里云等均被列入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领导者”象限。

而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重点行业数据库应用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数据库市场线下集中式openGauss系新增市场份额达21.9%,已规模应用于金融、政府、电信等十大关键行业核心场景,标志着openGauss已跨越“生态拐点”,正式踏入生态发展期。

沙利文咨询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杨晓骋表示,从国家“十四五”提出要大力发展数据库以来,数据库产业在中国有了蓬勃的发展,从市场份额来看,2019年的国产化比例为35%左右,而到2022年年底,国产化的比例已经接近50%,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成绩。

技术收敛势在必行

虽然近年来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完善的生态系统、成熟的解决方案,以及高素质人才,而且,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能够立住脚的数据库厂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墨天轮行业研究分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墨天轮中国数据库排行榜每月收录数保持着整体上升的趋势,截至2023年12月共收录288款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15.7%。

“面向更大规模、更复杂应用场景需求,达到好用的技术水平,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国产数据库还面临着大量的技术攻关、产业生态优化、应用协同等方面的难题。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局面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软件所所长潘妍表示。

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产业研究部主任宋贺鹏看来,不是所有时期所有的行业都适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表示:“在我国目前有将近300家企业在从事数据库的产品工作,其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存在着套牌和伪资源的情况,知道这个结果之后,我个人第一反应就是‘荒谬’, 科学技术是一个严谨的事情,这个结果已经不是说不严谨或者不合逻辑这么简单了,我觉得是荒谬至极的事情,所以技术收敛势在必行。但是我们要说这种技术收敛不是‘谁能参与谁不能参与’这种排他性的建议,而是说把产业界的所有资源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可以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数据库产品技术和标准。”

为了改变国产数据库的现状,行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表示,数据安全技术的突破,不仅需要科学界解决密码学、共识算法等难题,同时需要与应用场景、基础软件等相结合,以便在千行百业落地,保证国计民生重要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潘妍提出,要着力攻克核心技术的卡点短板,加强新型数据库研发布局,强化应用场景的牵引,并打造优质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数据库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形成多层次梯队化的创新主体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提升全产业的竞争力。

而在诸多建议和措施中,“开源”正在成为业内的共识。郑纬民建议,建立完善的国产开源数据库生态,打造植根于国内的开源数据库根社区, 通过开源贡献的共享合作模式, 与各界的企业、机构和开发者紧密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和技术生态。

日前,腾讯云宣布,在“2023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上,腾讯云将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的社区发行版OpenTenBase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基金会。华为更是早在2021年9月便将GaussDB开源。

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教授周傲英表示,开源已经成为突破技术封锁、引领科技创新的关键手段。开源是手段,也是趋势,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创新的氛围。团结协作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做中国自己的开源,就是要把这种文化基因融入开源实践中,营造“开源文化”,培养“开源能力”和“开源精神”,形成“开源竞争力”,抓住开源带来的历史机遇,树立更高的价值观,发展更好的技术,形成更包容的文化和制度, 打一场科技创新的“人民战争”。数据已经从数据库时代的“副产品”变成了现在的“新要素”,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数据。建设数据基础设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释放数据的价值,这是中国数据库业界的机遇。

(编辑:张靖超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