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赴华浪潮背后的真相!

发表时间: 2024-08-20 23:19

中国去,这恐怕是目前很多日本科学家的首要选择

自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有很多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供职于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他们当中不乏有在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获得诺贝尔提名的精英。

他们的到来为我国科研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催化剂,引导着我国的科研力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因为中日关系的特殊性,他们的到来又时常遭受一些外因的困扰。那么抛开挣钱的因素,他们到底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呢?

逆向来华的日本科学家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曾经刮起过一阵浓重的东瀛风。

电视里播放着日本动漫,大街上回荡着日语歌曲,就连很多外语培训班都在学习那套黄皮小本的《标准日本语》。

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积极的放眼看世界,他们的目光首先就瞄向了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

日本曾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自从70年代赶上黄金爆发期之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时候很多中国人心心念着要到日本去,不管是留学还是打工,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赚上一笔钱财,然后带着学到的先进技术回国经商或者在外企谋求一份高薪职位。

直到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踏上奔赴日本的进取之路。

可是谁能想到,与此同时一大批日本顶尖的理工科和医学界的科学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来到了不如日本发达的中国。

藤岛昭号称日本化学界的泰山北斗,他不仅享誉日本,甚至在美国和欧洲也很有名气,这样国宝级的人物不管放在哪个国家都不会轻易让其离境。

然而他却带着自己多达30人的科研团队来到了中国,并且在上海理工大学为中国培养人才。

无独有偶,日本医学界的大咖御子柴克彦竟然不远千里也飞到了中国。

日本的医学本来在世界上就名列前茅,而御子柴克彦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到来对我国的医学研究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而她在上海科技大学任职的过程中也同样起着积极进步的作用。

当然,这两位只是来华日本科学家的代表,还有很多大咖散落在我国的各处,他们同样努力工作,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多国人对他们来华的目的并不放心,那么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呢?

堕落的日本

他们的到来自然不是发扬什么白求恩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归根结蒂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日本虽说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它早已经堕落了。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遭受索罗斯发动的“亚洲金融危机”,从此一蹶不振,不但经济滑坡,而且整个国家实现了长达30年的停滞发展。

更可怕的是人口加剧老龄化和国家整体体制的僵化,使得曾经繁荣发达的日本处处透露着腐朽的气息。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由于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的科学家,尤其是曾经帮助日本创造辉煌的理工科科学家,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盘活经济,日本历届政府的着力点无不是在基础民生上下功夫,这就使得这些踩在科研顶端的科学家尽管头顶着各种金光闪烁的桂冠,但实际上却是曲高和寡,不被重视。

他们不仅被削减了用于研究的预算,甚至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这样的待遇只能让他们跳出日本,放眼全球想办法。

一开始,他们的注意力自然是全球最为发达的美国。

因为美国不仅科技发达,而且从“二战”结束以后就一直和日本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这些科学家并非是作为留学生前去学习,而是要在某一领域寻求更高级的突破,由此,美国也并非是最理想的国都。

反观与日本一海之隔的中国,相比较美国起来反而有着更大的优势。

中国的崛起为日本科学家创造条件

日本和中国同为东亚国家,两国之间的交往甚至能够追溯到汉朝时期。

尽管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大力推行西化改革。

然而在文化深处,两国仍可看作同文同种。

这就使得中国和日本的发展有着相同的经济基础,在经济结构和文化领域极为相似。

从近几十年的历史来看,凡是在日本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和未来就有可能在中国发生。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整个国家显露出勃勃生机。

而且由于中国的国土远比日本大得多,根据杠杠效应,一旦在中国取得同样的成就,那么收益也将是日本的数十倍。

但是由于中国自然科学起步慢,起点低,目前仍需要花很大功夫努力提高,因此中国要比美国更适合这些日本科学家的发展。

这些见证了日本辉煌时代的科学家们,如今踏着时代的列车,又要见证中国的辉煌。

这些人来到中国,除了能够实现他们个人的发展抱负,赚得更多的钱,更多的是为中国的发展少走弯路,指点迷津。

在中国的课堂上,中国的学生用流利的日语进行提问和学习,在比东京更大、更齐全的实验室里中日的科学家们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这种合作的态度不仅能够加深彼此的理解,从而也能带动两国之间友好交流。

毕竟,电视里连篇累牍的抗日神剧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特色而博人一笑,现实当中的交流和发展才能在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

尽管有人对此会表现出很大的不解和警惕,但是从两国进出口每年日益增长的统计数字就可见一斑。

对此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借助两国交往的黄金期,加快我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