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wbone 创始人分享:如何打造热销硬件?

发表时间: 2015-03-23 17:15

摘要:Jawbone 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它追寻用户一套完整体验的成熟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设备,包括软件服务,也包括数据处理和反馈。这种用户体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要怎么分配,哪里需要整合,哪里需要创新,都要经过考量。

Jawbone 创始人 Hosain Rahman 近日登上 YC 创业课堂并为大家开讲“如何打造硬件产品”。

本节创业课上,Hosain Rahman 结合自身做硬件产品这么多年来的经验为听众详细讲解了可穿戴世界标杆产品 Jawbone 的炼造历程。

以下为其课程精华版笔记。

在一个智能联网设备极速狂飙的时代,零零散散的硬件设备各有各的应用,各有各的处事方式。人类夹杂在相互不能协作的设备之间,反而手忙脚乱并逐渐丧失主动权。

科技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人类更好地生活。所以,诸如手环这种既贴近人身体又可以协助用户管理其他智能设备的硬件就很有存在的必要。

手环可以全天候不离身,无时不刻地检测你的心跳和呼吸。正因为其贴身性,手环又比其他设备多了一层“语境”信息。例如你感到热,温度调节器只能获取到“热”这个表面信息,手环却知道你为什么感到热,或许是因为剧烈运动,或许是因为身体不适,然后再据此做出相应的反馈。

所以,可穿戴式设备会成为未来互联网一个小小的中枢,对内检测用户的需求,对外协助用户管理其他的智能设备。这个认识是 Jawbone 打造产品的起点。

这样一个产品对我们硬件、软件和数据处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硬件、软件和数据三者同等重要。

硬件必须足够优秀,人们才愿意将它随身佩戴。软件带给用户的体验也要相当友好。从用户处获得的数据只有善加利用,才能给出有意义的反馈。

知易行难,首先协调软件开发进度和硬件研发进度就是个难题。开发软件时,我们讲究快速迭代,只要产品“最小可行”就可以先投入测试,再根据反馈进行更改。但研发硬件的过程就与其大相径庭了。硬件的迭代周期很长,没有软件那般灵活,不可轻率进行改动。这就需要软件开发团队谨慎对待产品,在确定一个方案之前反复进行演练。并且要有整体观,硬件、软件、数据不可拆分成三个独立的部分各自为政,要把三者视为完整的有机系统去分析、衡量。

打造一款硬件产品的阶段包括:

探索

一个产品的诞生,首先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结合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和对品牌的定位,去尽情地设想。Jawbone 下属各研发部门内部有例行的展示自我想法并演示 Demo 的机会,后期也会有跨部门的“头脑风暴”。

初步验证

接下来,项目需要经历一个论证过程。这个环节仍然由研发部门负责。他们要结合实际的经验和数据,告诉其他人,这个项目在做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个项目能够成功。负责工业设计的团队也要加入其中,分析这样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投入和成本,以及工业生产上的可能性。经历这一环节,自己才会感到真的开始做一个产品了。

理念

再接下来,职责要转换到产品体验团队。产品体验涉及从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等用户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团队里不仅要有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还要有记录人员,他们负责预设用户的使用场景,给团队提供具体的情境。有了这些预想的使用场景,所有团队所做的工作就会被串联起来,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当其把产品构想一点一点付诸实践的时候,很容易会有一些新想法,一些突发的灵感。此时就要回归到上一阶段的论证过程,保证产品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力求首要解决的问题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这一环节,我们还需考虑到产品未来的发展路径。问问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为将来更大的布局打下了基础。

计划

随后,接力棒来到产品管理团队手中。他们会制定出切实的商业计划,比如什么时候上线,什么时候开始零售,软件的更新周期是多久等等等等。此时我们会发现现实中的许多阻碍,有一些不得不妥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要结合现实,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找到理想状态和现实可行性之间的平衡点。在这个节点我们也要回头看一下,我们希望产品能带给用户的体验是否都已实现。

生产

产品将最终投入生产。不过即便到了这个阶段,仍需不断完善产品。细节的完善能带来出乎意料的使用体验。不仅仅是硬件,软件中的细节也一样,界面上模块的呈现方式、过场动画、与用户之间的交互都是经过精心的考量。

产品全流程中,需要时不时地问问自己,是否完成了最初的设想。这些提问的答案就是产品的核心框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不至走偏。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产品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这个痛点可以是硬件上,可以是软件上,也可以是平台上的。有些需求连用户自身都尚未意识到,可一旦被解决,用户就再也离不开它。

Jawbone 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它追寻用户一套完整体验的成熟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设备,包括软件服务,也包括数据处理和反馈。这种用户体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要怎么分配,哪里需要整合,哪里需要创新,都要经过考量。

本文首发雷科技(leikeji.com),微信公众账号(leitech),微博(@雷科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