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市场最新销量解读:国产安卓、苹果与华为高端的三分天下格局

发表时间: 2024-06-24 16:38

三分天下?

我觉得不如说是一张经典照片,或者是一幅世界名画——「大象席地而坐」。

这个名场面注定要载入手机行业的史册。

它不是一两个孤胆英雄的冲锋,也不是一两个王侯无力回天的沧桑。

即使你不是一个数码爱好者,也会为之动容。

图上的这些家伙,战斗到现在这个时候,每一位都是当今智能手机史上最伟大的厂商,它们在追逐TOP的道路上,不断失去老朋友,直到剩下自己,他们或许还有体力,但现今所遭受的苦难业已到达临界点。

有的已经席地而坐,像是一头瘫倒在地的大象。

而紧逼大象的是一群曾经被视作蚂蚁的对手,这是人们爱看的逆袭戏码。

为什么说是大象和蚂蚁?

就在五年前,国内高端手机市场是众所周知的牢不可破的两大双子塔并立,两者各自动辄热销数千万台,而彼时的其他国产厂商,要么根本没有高端产品线,要么还在拿“探索机型”向上探价,要么销量情况语焉不详,笼统全加起来也就相当于这两家当中任何一位的零头。

有的每每提及冲击高端即遭人嘲弄,也有的与中低端下沉市场强行绑定难以进入大家视野,还有的苦守北坡却被无视存在而无奈演绎替身文学。

最终,它们却都用五年时间打出自己的身价,用屡败屡战扣响手中射杀大象的扳机。

短短五年,一个时代的切换,一个王朝的变换,呼啸而过。

而当历史走到2024年的夏天,行程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变得越发陡峭艰难。

它们在逐渐失去智能手机行业惯用的两大得分点——外观换皮和跑分战争。

同时,早已失效的摩尔定律,让能搅动山河的半导体制程工艺所增益的代际能效比提升,成为了半残之躯。故而,那些影像灭霸、续航泰坦、快充巨兽,它们当然靠的是自我的奋斗,但历史的行程偏离,改道国产安卓手机也是不争的事实。

旦夕之间,命运的轮盘转动。

「大象席地而坐」,像是那年夏天,怎么都解不开最后一道高考题的你,与故人挥别的你,守着游戏服务器关闭的你,球场上看着对方在哨响前投入绝杀愤怒捶地的你,我知道,那种用尽全力仍求而不得的感觉,你肯定有共鸣,很多共鸣,你直扎心底的那种在乎和心思。

但这只是阶段的句点,不是终点。

你我也一样,不断倒下,站起。

国内手机市场的潮水流向,早已悄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再将时间周期拉得更久,你会发现,短短几年间,这群在高端领域白手起家的国产安卓手机品牌,他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ODM公版走天下,到翻山越岭穿越无人区,这不仅是国产手机的崛起,更是整个中国制造的逆袭范式。

如果回顾2019年前后,你会发现,那是一个群体特征明显,但个体特性模糊的草莽年代。

如果对这一时期的国产安卓手机进行总结,你会发现,低成本+大市场+概念机营销,几乎是他们共同的发展范式。无论是一直以来的当红炸子鸡,抑或是如今的全价位段行业第一vivo。

在那个年代里,国产安卓手机生存的深层次共性,其实都在国内市场的低成本与大市场属性。

vivo也不例外,甚至算是国产安卓手机的缩影——那时的它们最擅长的仍然还是凭借着四通八达的渠道与对品质的把控,靠中低端粮仓机型走量生存,毕竟当时新X才刚出襁褓,谁都不知道接过旧时X的S系列会怎么样,也不知道新生的X会有怎样的未来。

成本与市场的优势之外,当年的国产安卓,还迫切需要从成本驱动转为品牌溢价驱动,因此可商用的概念机营销,又成为了他们的另一大时代共性。

当年在国内,带起这一阵风的先驱者我们都知道是谁。

那是更早的时候,当年自家旗舰被困在1999元的它,决定豪掷成本豪赌,在一片震惊当中以one more thing敲定了与别人印象里的自己迥异的真 黑科技 真 全面屏产品,在次年,无论是口碑还是价格线天花板,就随着此作水涨船高。

不过,先驱者的套路,总会很快就被一众国产安卓同仁学到。

比如,vivo初代NEX平地一声雷,用升降摄像头的非凡一升,撩拨起了整个行业对机械结构的追思复刻,相继推出滑盖、双屏等等全新形态的东西,不惊人死不休,创造了一个属于国产手机的关于创新的黄金年代。

只是那时,站在辉煌的顶点,面对一模一样的打法,后来越发连长相都高度相似的产品,谁也回答不出来一个问题,这是时代塑造出的国产安卓手机,还是国产安卓手机通过汗水换来的时代。

最后,这个时代落幕,仍然是以vivo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它单纯用一块瀑布屏搭起骨架,配合初代NEX的绵长余温做了最后一代“可商用”概念机,几乎便无下文。同样,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各家的探索版、真 概念机。

一声叹息,那些从实验室慌忙下线的早产儿再也当不了大家的遮羞布了。

转折发生了,2020年,这一年对日后的国产安卓手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起点。

当然,这个起点并无褒义或是贬义,因为这一次的降水就有可能是下一次的洪水。

众所周知的原因,双塔之一的国产老大暂时半退隐。

赚钱补位效应之下,国产安卓手机开启了疯狂的高速扩张。

然而,历史机遇与高速发展的共振,高速扩张却并未带来理想的回报。如果说,2019年蛮荒年代的求生是久旱寻甘霖,那么2020年的非理性扩张,带来的显然是一场史诗级大洪水的预告。

没多久,众所周知的关乎全社会的黑天鹅出现了。

所以,到了2022年年初,有报告称手机行业彼时出现了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部。天量库存成为拖累国产安卓手机整个产业的顽疾。

根据相关统计,2022年Q1中国手机出货量达6835万部,同比下滑30%。更恐怖的是,2022年3月中国手机出货量仅为2146万部,同比下滑41%。要知道,天量库存崩掉了运营商时代的“中华酷联”,而且天量库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化无力,库存不断增量。

清理存货成为了当时国产安卓手机的主要目标,几乎每个月都要发布一遍的套娃新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场大扩张中走得相对保守的vivo,也在此时感受到了寒意,我记得他们有人曾这么总结:“2020年是让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的一年,让所有人有机会冷静下来。”“只看短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技术货架空空如也,可能会导致我们跟不上市场、行业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容易赚钱的时代结束了,该起来深耕了。

笑到最后拼的是实力。

那时,很多国产安卓手机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国产手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依靠的一直都是庞大的人口、低廉的成本、高速发展的市场,这是国内市场的优势,但同时也是三寸要害:低成本、快扩张带来的恶性竞争,已经让行业尝尽了苦头。

那么,它们要如何生存、如何向上,才能成为相比华为,甚至相比苹果,也同样“独一无二”的国产安卓手机?

它们确实做了很多变革,尤其是自研与共研,浇灌出不再靠概念机当遮羞布的技术体系,高筑起不再靠中低端来丰盈粮仓的基石。

当第一台vivo X60走下产线,带着小蓝标第一次在手机影像的光学领域标注了自己的名字;

OPPO在哈苏XPAN中用双芯敲出这个名字;

小米用忘情一刻为这个名字扬起新的旗帜;

荣耀用来之不易的体系为它打开全新局面;

一加用新生为这个名字写下新的注脚;

realme用越级质价比为它增添新的标志;

蓝晶芯片在一次次大胆尝试中写下这个名字的万丈豪情;

zeku在半导体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留下这个名字的脚印;

澎湃和这个名字一起,踏上新的征程;

蓝海电池、金沙江电池、青海湖电池不断为这个名字创造新的可能。

短短五年,它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方向却又如此相通。从源头的第一滴水开始,在艰难中涌出深峰,巨流成溪,在险峻中穿出深谷,交融成川,奔流于每寸热土。从一滴水到一方水土,不断交织,越过汹涌的巨浪,迎向更辽阔的大海,打破旧的神话,踏出新的长空,

这个名字,就叫国产安卓手机。

在此之中,我觉得vivo比较具有代表性,毕竟这是一个自2021、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登顶”国产手机全价位段份额第一至今仍未动摇的安卓手机品牌。

一度成为国产安卓的第一后,vivo所面临的时代命题再次改变,如何更进一步?

前路艰险,结果未知,对手是从前一度仰望的苹果、华为。vivo所面临的一个残酷现实是,当你对手的距离很远时,要做追赶,你还有来自这些领先者降维而来的先进经验可以学习;但是当你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与他们身位靠近,用老的套路并齐他们就开始变得不现实。

盯着这个目标,vivo将变革的思路拆解成两步:第一,是技术的超越,第二,是精准的定位。

我们先看看技术。

以最新发布的年度旗舰vivo X100s系列以及vivo X100 Ultra为例。

其“Vario-Apo-Sonnar”浮动潜望长焦镜头,也是手机行业首个获得蔡司认证的APO超级长焦镜头,可以让喜欢演唱会的用户再不用“长枪大炮”;新一代蔡司T*镀膜的使用,实现了手机行业首个“长焦悬日”,蓝海续航系统同时满足了旗舰手机的“续航长、充电快、电池薄”的不可能三角.....

从硬件驱动到形成软硬件加算法与AI的一体化能力。比如与行业顶尖芯片公司联合定义SOC架构,结合深度打造的OriginOS 4原系统,通过芯片为软件定制、软件为芯片优化,让vivo拥有了完整的芯片-系统-应用优化层面的完整能力。

技术的革新与部分领域领先,是vivo独一无二的根本,而精准的定位则让vivo的独一无二,进一步被圈外的人也能理解。

既然破圈,就离不了系统生态的跨圈。

但我仍认为——国产安卓的系统不能照搬其它阵营,根本在于,无论iOS还是Harmony,其本质是各自生态的折射,与国产安卓阵营并不完全一致。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封闭、遵从某些奇怪逻辑的UI、交互等东西在不少其它阵营的生态当中都是重要的表现话题。

当然,我不是对这些东西进行批判,而是如果作为国产安卓系统过于刻意“谄媚”,其实连其他阵营的用户自己都无所适从——那些为了灵动岛而灵动岛、为了万物互联而万物互联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均是如此。

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最「典」的,当属vivo「蓝苹果」。

你可以试试,现在任何一台搭载了最新版本OriginOS的vivo手机,都能够直接连同苹果生态,你可以通过vivo办公套件实现目前唯一支持手机、平板、网页、Windows、Mac五端协同的数据跨屏互联、无缝流转,也可以使用vivo远控PC实现远端控制Mac电脑。

如此破壁苹果生态,苹果多端可连、苹果电脑可用、苹果文件可看和苹果手机可换。即使用户是处于苹果生态也可以无缝换机,无缝体验两种同样丝滑的系统生态。

当然,这只是表象,根源在于洞察。

数据更能说明这种洞察。

之前的数据显示,很久之前,还是在vivo X100系列刚商用一个月的时候,果子的净流入用户就高达69%。其中vivo X100 Pro这款机型的净流入用户高达到74%,果子用户流入增长57%。而且在当时,vivo X100系列正式商用一个月相比上一代销量增长4.5倍。

很明显,在相同价位,具体是果子标准版还是国产安卓满配旗舰的选择上,以vivo为例,有相当多的用户选择了后者,看似意外,其实结合上面这些背景信息来看,也是常理之中,形势变得更加清晰。

自此,有些东西不再是打不败的神话,而国产安卓手机也依靠科技与品牌力量引领,完成了从五年面目模糊的野蛮生长,到如今世界范围内领异标新的进化。

——写在最后

回顾过去短短五年,我们可以发现,国产安卓手机在此期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鲜明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9年,草莽时代,尽管缺乏明显的独特性,但依旧可以背靠中低端基石粮仓机,快速发展;

第二阶段,2020-2023,大逃杀时代,经过黑天鹅背后又是黑天鹅的反转再反转,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产能过剩、被海外品牌降维打击、缺乏高端品牌能力等等因素,国产安卓手机开始了紧迫的冲高进程,完成了最初的淘汰与转型;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国产安卓手机开始实现蚂蚁抵抗大象的逆袭;完成了从依靠数量优势、资源优势,到依赖科技力量与自身能力的转变。

当然,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国产安卓手机的经历,同时也是国产替代浪潮下,国产品牌对外逆袭一个典型范式。

事实上,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高度boring的VOHMH组成的寡头时代之后,虽然不乏很多形形色色的趣闻轶事,但时至今日,在你仔细回顾、翻阅最近几年的手机编年史之后,却会发现真正令人记忆深刻的事情已经没几桩了。

这也就让我觉得,单纯观察这些手机厂商在一个短暂周期之内的位次变化,意义已经不算太大了,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口径,甚至是不同的定语,都完全可以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那我们去复盘那些位次变与不变的背后故事——迷茫没有出路的至暗时刻、为悄无声息的退场随时准备着、走出衰落之地的传奇、高歌猛进的续集,可能会更具前瞻价值。

讲真,如果回到五年前,今天的局面是很难预想到的——那时候整个国产安卓手机体系的产品规划并不清晰,产品的竞争力也不高。

就在五年之间,时局逆转。

比如新生的vivo X系列这样的4K-6K档明星产品真正量价齐起,完整巩固和补充了国产安卓手机曾经严重的弱势和缺失,等于在高端领域从别人的碗里切下了一块蛋糕。而作为粮仓基石的S系列等产品则能维持火爆热度,为成体系的作战持续提供弹药。

戏剧性更强、更为峰回路转的还有vivo X系列的超大杯、vivo X Fold折叠屏这样的东西,帮国产安卓手机在更高价位的天王山之战中夺回颜面。

它们的历程是对万事开头难的最好诠释,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激进匆忙,急着落地夺取基础的战略支点,同时也在为更下一层的产品线创造更多空间和条件。

对于国产安卓手机来说,包含S系列等在内的粮仓基石能带来的收获从来都是囊中之物,而最终的对决结果,也就是全价位段的份额位次,与高端机型的强势市场表现,所带来的额外增量无法分开。

智能手机这么一个电子消费品,对有意义、有市场、有需求的创新进化的渴求越来越深刻,活到现在的头部厂商们无一不是靠着持续进化的创新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挖掘洞察而延续生命力的。

没有一家真的是在“吃老本”或者“挤牙膏”。

说了那么多,一言以蔽之——在稍不注意就会沦为others从而黯然落幕的激烈市场竞争当中,只有全方位地创造无瑕疵的体验,不断迎合甚至超预期达成用户期待,且最终经得起用户和市场苛刻考验的产品才是精品,精品带来好的口碑,好的口碑让厂商们赢得市场。

因而,至今仍站在各种榜单上的出货量、销量、市场份额的TOP巨头们,无不是深耕研发、生产、营销、渠道等资源的长跑型选手,随时都有能力在任何一个周期之内做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成就好的产品。

总的来说,我的观点在于,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浪潮当中,智能手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都应该向上走,尽可能早日完成品牌升级,打造产品品质,乃至形成一定的印记。已经有用户基础的,一定要尝试向更高端消费群体延伸。

毕竟,国产手机野蛮生长的时代早已过去,有所担当的中国品牌,都应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深耕高端、品牌,活得更有质量。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