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被误解了,它只是人类智力的延伸,无法控制我们

发表时间: 2024-02-01 12:03

人类的情感是不可复制的,智能系统只能在已知的程序搜索答案然后明确回应,需要指令清晰,但不具备模棱两可和善恶之分,人类不一样,目的只在一念间,随时切换,就好比,人可以使用工具丰富工具,但不可能让工具反过来控制人类。

所以,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人工智能不能产生意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人体内外的感受细胞。这些感受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而且是身体任何部位无处不在的。所以人出生后会因为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知道怎么样做才是做对了,才能在环境中自我发展,并渐渐地产生了自我意识。

人工智能结合仿生身体,还需要荷尔蒙浅意识程序,机器人或是仿生人才可以实现表面形式上的自我意识。它们可以像人,但永远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首先它们没有生命,也没有任何生物的生理情感需求,另外它们的思维智能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它们不可能做出超出程序预设的范畴。其实说白了,如果这么容易复制创造智慧体的话,我们改造自己不更强吗?

然而人都造不出生命甚至哪怕一个细胞,还提啥造智能。地球上大把复杂如厮的生命都没产生智能,自地球诞生第一个多细胞生物以来,在人类这种自称有着唯一智慧的生物之前,几十亿年间有着各种的植物、动物、真菌生物。其中某些种群的数量远远超过历史上人类的最大人口规模,但都没有这种东西出现。

人类的技术对这些生命的产生都望洋兴叹,能造生命体再说,智能可比生命体又复杂得多了。很多人简单的把自我意识等同于逻辑能力、计算能力了。其实人的自我意识还有情感,想象这些无法具象化的东西。

如果大脑细胞相当于cpu内的每个单元,因为单元比细胞运算速度快,比细胞数量多。所以机器人碾压人脑。但智慧呢?想象呢?感情呢?都是0和1的算法?目前没有人证明了这点吧。照这么讲,中国的超算早就拥有智慧了。目前算法也就只能以快和多取胜。

人脑的神经电信号是有强弱之分的,如果用1表征最大电强度,那每一次神经传递强度可能是0.01,0.05,0.428等等所有介于0到1之间的小数,而且,每次电刺激都可能产生新的神经连接,所以只用0和1表征的网络绝对达不到人脑的复杂度。

触发矩阵的驱动,人的肢体与大脑的联动可以有五官实现,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机器则比较单一,就是接收音像与影像进行数据交互,人的构造很是奇妙,所以机器还是无法代替人的智慧。

除非复杂科学和脑科学获得重大突破,即我们搞明白了意识产生的机理,否则人工智能几乎肯定不会觉醒,这是底层设计的问题,没有大脑这个底层硬件,人类的智能也无从谈起。何况现在的所谓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一个由大量数据支撑的超参数映射而已,本质上只是一个数学函数,作为人类脑力的延伸,代替其处理较为复杂和繁琐的事务。

人类最多是把自己的思维记忆复制到人工智能体里,人工智能也只是一段信息的存储,并不能得到像人类那样有一样的想象力,没有人类思想的创造力。 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意识产生呢?最多是一种伪意识,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他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然后人工智能围绕着“他记忆中这些信息”模拟得像他活着一样。

真实的人是可能改变一些策略的,而人工智能模拟的伪意识则不会改变,它只是一段记忆的复制品。人类妄想创造新的一种生命,企图成神,事实最终必然会是他们想多了,先度过科技必然的停滞、地球和太阳系本身的灾难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