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为何选择在安卓系统中原生支持卫星通信?

发表时间: 2024-03-14 19:15

日前有消息显示,由于在刚刚发布的Android 14 PQ3 Beta 1中,出现了谷歌为Android系统开发原生卫星通信功能的痕迹,因此这一功能将有望在Android 15中正式亮相。据悉,相关代码展示了系统设置中全新的“卫星消息”选项,其中包含“通过卫星发送和接收短信”等字样。


事实上,目前已有诸多终端厂商在相关产品中加入了卫星通信功能,随着谷歌将其整合到Android系统中,后续势必也将会吸引更多产品“标配”这个功能。此外有传言称,在“自适应连接服务”(Adaptive Connectivity Services)最新的p.2024.08版本中,已经出现了“卫星通信SOS”选项卡,因此也意味着谷歌方面有望将相关功能作为Pixel 9系列旗舰机型的一个卖点。

其实卫星通讯并非什么新技术,由于此前其绝大多数应用场景聚焦在专业领域(如野外科学考察、紧急救援等方面),所以普通用户接触极少。不过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卫星通讯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成本的逐渐降低,这一功能已经能够实现在智能手机上的部署。

近年来在智能手机市场中,为顶级旗舰产品搭载卫星通讯功能已然成为了一种新趋势,相关厂商也将其作为了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型竞争力一种方式,同时还将这个功能的诸多细节体验“玩”出了新境界。


例如在卫星通讯功能中,向特定的紧急服务号码发送短信、请求救援并共享位置如今已是“基操”,实时语音通话也不再鲜见。针对极限环境(如低电量、触屏失灵),有厂商还推出了更低功耗、更便捷的求助模式,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还通过使用射频增强芯片、配备信号增幅配件等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卫星连接速度和信号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的通讯协议标准中,非地面网络或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尽管目前地面通信网络的覆盖已十分广泛,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盲区,同时还面临着极高的布网成本压力,而卫星通信作为非地面网络的组成部分,则具有覆盖范围广、稳定性更高等优势,可有效弥补地面网络的不足。因此加入卫星通信功能对于手机厂商俩说,也具备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谷歌为Android系统整合卫星通信功能,这一策略背后显然并不仅限于为其Pixel系列产品增加卖点这一简单目的,更多或是出于树立标准、进一步完善Android生态。虽然近年来Pixel系列已经明显更倾向用户,但需要注意的是,谷歌此前涉推出自有品牌能手机产品的目的之一,便是为Android阵营终端厂商提供“参考设计”。

因此谷歌将卫星通信功能整合到Android系统中,就颇有提供“公版设计”的意图。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也将使得终端厂商在旗下产品中加入卫星通信功能变得更加简单。

在吸收现有技术成果、完善Android生态方面,谷歌一直以来都展现出了非常积极的姿态。例如,谷歌曾将索尼的LDAC蓝牙无线音频编码技术整合到Android系统中,并使得其成为标准音频传输协议。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Android的音频传输质量和效率,还为更多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无线音频体验。通过吸收、并整合行业领先的相关技术,谷歌不仅推动了Android系统在这些领域的进步,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除了音频技术,谷歌还曾在生物识别方面进行了大量布局,诸如提供BiometricPrompt API,要求终端厂商统一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规避安全风险。此举不仅提高了Android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还避免了终端厂商各自为政所导致的风险。而统一的生物识别技术使用标准,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防护体验,还促进了整个生态中相关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化。

而在折叠屏这一新兴领域,谷歌更是将其完善Android生态的决心展露无疑。随着折叠屏手机的兴起,如何确保应用在不同尺寸和形态的屏幕上都能带来一致的体验,此前曾是业内一直在试图解决的问题。为此谷歌推出了折叠屏应用设计规范,旨在帮助相关厂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而通过这些规范,厂商就能确保应用在折叠屏设备上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和操作体验,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毫无疑问,谷歌这种“下场”的方式,实际上也是技术进步推动智能手机相关功能不断进化、完善的缩影。谷歌的这一策略,也使Android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循环中。每一次新技术的引入和功能升级,都使得其变得更加成熟、稳定。同时这也能激发终端厂商的创新热情,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将资源投入到新技术、新功能的相关研发中。

如今,卫星通信功能在智能手机上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这个功能也有望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而谷歌通过为Android整合卫星通信功能,则将大为简化终端厂商在这方面的部分工作,进而降低研发成本。毫无疑问,这不仅是对手机相关功能进化的有力推动,也有助于快速提升用户体验,并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