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人类?已有百名AI“环卫工”开始工作,底层工人的未来在哪里?

发表时间: 2024-03-01 15:00

以前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现在它真的来了?这次的人工智能,不是在生产线上做重复劳动,而是走上了深圳街头,替代环卫工开始清扫马路

目前,深圳已有100台“AI环卫工”上岗,在大湾区核心区域构建起环卫作业智能集群。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已成事实,环卫工人会大量下岗吗?还有哪些岗位存在被完全取代的风险呢?

环卫工人要失业?

最近深圳的一些地方,街头多了一些奇怪的小车,无人驾驶智能控制,专门负责街道上的卫生清扫工作。这就是“人工智能(AI)环卫工”,走上街头开始做着环卫工原本的工作。

目前,深圳市正在加紧筹建智慧城市,希望以此提升城市的效率和宜居度,这是一项涵盖交通、通信、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系统,人工智能环卫工是其中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从事环卫工作的都是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有40岁以下的人从事环卫工作。清扫街道工作繁琐,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就深圳这座城市而言,上千万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每年产生超过500万吨生活垃圾,这需要近10万名环卫工人进行清理工作

除了生活垃圾之外,各条街道的清扫工作,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夏天的时候还好一点,天亮得早,冬天的时候日短夜长,环卫工早晨起来工作时,天依然还是黑的。

干着最累最脏的活,赚着最少的钱,这就是环卫工人最真实的写照。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没有年轻人愿意干。

现在,人工智能环卫工走上街头,就可以替代环卫工做很多工作,譬如清扫街道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

在深圳中心书城附近,4个人工智能环卫工参与清扫工作,它们每天工作9小时,除了清扫之外,还在街道上巡逻。

一般情况下,早晨它们会和环卫工人一同上班,然后开始对提前设定好的区域进行全面清扫。清扫完毕后,环卫工人会进行短暂的休息,而机器人则继续工作。

它们会在指定的区域内巡逻,遇到垃圾就清扫,没有垃圾就持续巡逻。它们通过制导系统,随时监控路面情况,道路上一旦出现落叶或其他垃圾,就会快速收集到“自己肚子里的垃圾桶”内。

它们能清扫平直的路面,圆弧路和S形路也能轻松清扫,机器人前端两侧的毛刷,都能完美贴合路边彻底清扫。

遇到行人或障碍物,人工智能环卫工还能很好地进行躲避或绕行,一些好奇的小朋友突然出现在它面前,机器人也能紧急停车,毕竟它的速度本来就很慢,原地停车完全能够做到。

机器人上街,代替环卫工进行路面清扫,这是不是意味着环卫工要失业了呢?这些年龄大又没有其他技能的老人,万一丢掉了环卫工的工作,又该如何生存呢?

毕竟能去当环卫工的,都不是有钱人,可能他们就依靠环卫工这点工资过活,现在就连这最后的赚钱机会,都可能被机器人抢去了。

人机合作优势互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说人工智能环卫工完全取代人类,还为时尚早。现在的状况,还是人机合作的成分更大一些。

在投放人工智能环卫工的区域,原有的环卫工相当于多了一个帮手。原本早晨三四点就需要起来清扫马路,现在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来完成。

到了中午时段,尤其是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有了人工智能帮忙,环卫工也可以暂时休息,将清扫工作交给机器人,毕竟它们不怕晒。

这些特殊时段由机器人负责,可以大大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这对上了年纪的工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另外,在环卫工和机器人共同工作的时段,两者也有各自的明确分工。机器人负责清扫马路上平整的区域,而环卫工人则专门负责台阶、花坛的边边角角等卫生死角。

对于上街的机器人,该区域的环卫工人不但不反感,还表示非常欢迎,把它们看作是“不知疲倦的好队友”

人机合作优势互补,就是目前深圳智能机器人和环卫工人的关系,两者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很好的工作搭档。

目前,深圳投放的人工智能环卫工只有100台,主要集中在一些网红景点区域,也算是为深圳再增一个新风景线。

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才是科技发展的最初使命,而不是用科技来取代人类,尤其是挤压社会底层群众的生存空间,如果真是奔着这个目标,这样的人工智能不要也罢。

2023年,深圳多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划出3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人工智能集群环卫作业示范场景。

之所以敲定人工智能环卫工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切入点,是因为作为全国最主要的科技创新城市,深圳本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多家智能清扫设备制造企业,如云洁、坎德拉、优地、星火科技等,都坐落在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外如是。

当地政府也很注重“服务精神”,政府定位从企业的管理者变成企业的服务者,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建场景找市场,形成了政府构建场景-产品开发应用-企业持续改进-设备升级迭代的发展闭环。

人工智能产品和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为企业找到了产品出口,又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好地搜集数据改进产品,形成产品不断迭代的良性循环。

另外,深圳还大力引进外地品牌形成良性竞争,以公平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很快,深圳将举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全世界的厂商同台竞技,为企业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环卫工人的良好合作,恰如深圳政府与当地企业之间合作的缩影,相互之间发挥长处优势互补,推动社会更好发展。

哪些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与机器人优势互补,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方向。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肯定避免不了部分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情况。

现在已经有一些岗位,人类的身影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机器人。譬如一些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作,原本需要大量的人工,现在几乎全部换成了机械臂。

一些大型汽车厂的组装生产线,已经很难看到工人的身影,偶尔能看到工人,也是负责监控机械臂工作状况的人员。

以前流水线上挥汗如雨的嘈杂工作场景,现在全都被整洁有序的机械臂取代,它们不知疲倦日夜工作,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精度,完全不会出现人类疲劳导致的工作失误。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废品率大幅降低,加工精度高而且还不要工钱,机械臂几乎取代了人工。

由此也可以看出,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流水线上的机械臂还属于最初级的机器人,只能干一些最基础的重复性劳动。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未来必将有更多岗位面临着被取代的风险。时代抛弃一个人的时候,从来不会和他打招呼,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肯定也是类似的情况。

凡事都有两面性,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当它们把人类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有更多的人,从事更具有创意性的工作,当然这个前提是劳动者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

科技改变生活,至于这个改变是往好的方面改变,还是往坏的方面改变,最终并不取决于科技如何发展,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人类自身。

所以,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很多人与其担忧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共存,或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无法替代的人

目前,人工智能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帮助人类完成更多的重复性劳动,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所在。

就像一些科幻电影中描述的场景一样,未来人工智能必将深入到人类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应该是为陪伴而生的,这种陪伴可以是感情的寄托,也可以是实际应用的场景。

人工智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不是只为了取代某些工作岗位,让人类失去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整天担心被取代,很可能有点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