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的崛起:E脉相承的破局之旅

发表时间: 2024-05-22 09:12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电子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实施“135”战略的关键之年。站在中国电子成立35周年的历史新时点上,集团公司官微推出《E脉相承》融媒体报道,讲述中国电子人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今日带您走进《E脉相承》第二期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之路。

讲述人 韩乃平

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

走入千家万户的中文操作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个人计算机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但当时计算机运行的还都是纯英文DOS系统,语言的门槛将中国用户与计算机隔绝开来。

1983年2月,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在京召开全国计算机协调工作会议,会议把生产PC兼容机定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同时向相关单位部署了研制任务。这项任务对硬件厂商基本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软件,中国生产的计算机上一定要有中文操作系统,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开发中文操作系统无疑是一件充满挑战和困难的任务。

为了攻克这项难题,中国电子的软件工程师挺身而出,凭着一本DOS手册和一本硬件手册,开始了艰难的研制工作。

1983年8月,专门为中国第一台长城兼容机研制的中文CCDOS系统诞生,基于这款中文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开始走向中国的千家万户。

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新的难题亟待解决——掌握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形象地比喻,操作系统就像地基,信息就是上面的房屋。如果掌握了操作系统,就相当于可以从地基进入房屋,进而获取所有重要的数据信息。中国信息产业没有自主的操作系统,一直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个人及国家的信息安全将无从谈起。

从1989年起,中国软件牵头开始研发自主中文操作系统COSIX,开启了国产通用操作系统的创新之路。十年后,伴随着国际开源软件蓬勃发展,中软Linux研制成功,并在党政、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正是通过前期的不懈努力和积淀,最终孕育了麒麟操作系统,助推我国通用操作系统的市场化进程,并加速做大做强。

近年来,随着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等多款系列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新一代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系列破茧而出,现已服务中国用户超六万家,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转型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安全可信的操作系统底座支撑。

做强“世界级操作系统中国品牌”

从CCDOS到银河麒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子人,将自主创新的精神铭刻于心,誓让中国操作系统走入千行百业。

回望来路,初心如磐。中国电子从打造中国首款中文操作系统到研发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始终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己任,牢牢夯实信息安全的“中国地基”,做强“世界级操作系统中国品牌”,全力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