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引领时代变革!

发表时间: 2024-06-07 16:03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据相关资料显示,北京海淀区基本形成了芯片、框架、大模型、数据技术与处理服务等全产业链部署,聚集企业占北京市的70%;大模型领域相关单位超过90家且持续增长,拥有一批顶尖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

6月5日,“万千气象看北京·解码新质生产力”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北京海淀区,中外记者团通过走访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深切感受到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新进展。

赋能数字媒体 引领虚拟演播室技术变革

众所周知,北京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具有领先发展优势,VR/AR、超高清视频、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广泛,汇聚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媒体企业。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虚拟演播室应用案例:天气预报进行中,系统生成下雨场景。田蜜/摄

迎着夏日朝阳,中外记者团来到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奥特),虚拟演播室首先映入眼帘,大家被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深深吸引,来自波兰的“莫妮卡旅行记”自由制片人、自媒体博主Monika Elzbieta Krawczyk在操作室看到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场景十分惊讶,“哇!没想到屏幕中的下雨场景居然是系统生成的,太逼真了,节省了很多制作成本!”

中外记者坐在虚拟演播室中体验在不同场景下主持不同类型节目。田蜜/摄

新奥特总裁庞刚介绍,这是该公司的新一代虚拟演播室产品,由大屏呈现虚拟背景,把摄像机信号从后期抠像处理方式转变为摄像机实时预成像方式,把动捕技术和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可以实现虚拟角色的无缝植入,打通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空间共存感。这套系统可以应用于节目制作、影视拍摄、沉浸式游戏、社交体验、远程教学、展览展示等多种业务场景。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庞刚。张长庆/摄

近年来,大量生成式大模型的涌现为数字媒体内容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庞刚在采访中说:“数字媒体内容的生产,尤其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生产,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这种生产方式是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结合,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作品质量的差异性也很大。AI技术的加入,可以帮助从业人员迅速提升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创意空间,使创意得以更好地实现。”

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媒体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庞刚表示将不断打磨智能化平台系统,持续迭代升级,并将继续引进能够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助力视听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庞刚还谈道,北京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新奥特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其中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负,提高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AI+3D”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视觉引导机器人抓取连杆。田蜜/摄

走进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卡曼德)演示间,一款机械臂正在娴熟地分拣货物,吸引中外记者们纷纷驻足观看。阿尔巴尼亚Report TV报道电视台记者、制片人Jona Hasija不禁感叹: “它拣货的速度很快,而且能够识别不同货物进行抓取,难怪中国的电商、物流发展如此迅猛,背后是这些高科技的加持。”

搭载了梅卡曼德高精度的3D相机的机械臂,能够迅速且精准地扫描货品,完成分拣。田蜜/摄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千变万化,而传统机器人受限于自身软件系统,基本上只能依据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梅卡曼德正是抓住这些难点,深耕AI+3D视觉技术,将机器人做成通用型产品或基础设施平台,使其面对物流、仓储等更加复杂的场景时也能高效地执行任务。“AI和3D视觉技术就像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所在。就像演示间里看到的机械臂,通过搭载梅卡曼德自研的高精度3D相机、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可迅速并精准地识别货物并完成分拣。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有很强的通用性,只要通过相应的配置,就能让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识别不同物品,进行不同的决策,完成不同的任务。”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说。

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苏健/摄

提及扎根北京的原因,邵天兰表示,北京汇聚了大量科创型人才及研究机构,政策环境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大支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享受到很多税收减免政策,能够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出口退税等政策让我们在出海业务中更有竞争力。我们会继续深耕机器人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应用到更多行业中,为北京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赋能声学 让机器更懂你

在人工智能领域,声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机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以声学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

中外记者团当天最后一站来到了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智科技),这是一家专注声学计算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科创企业。走进企业展厅,一台可以写字的智能交互机械臂正在奋笔疾书,当工作人员下达一个新的指令,机械臂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万千气象看北京·解码新质生产力”字样,字迹看上去清晰且美观,并且也写下了英文版本,中外记者们对此赞不绝口。

机械臂接到语音指令,写下中英双语的活动名称。田蜜/摄

同时,另一旁的跳舞机器人和多足机器人也不甘示弱,分别展示着曼妙的舞姿,表演着武术。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机器人都搭载了声智科技研发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能够突破噪声、混响等难点,更加精准地进行语音识别,“用智慧科技改变生活”。

整场参观里,机器人是最引人注目的。苏健/摄

展区的另一侧是壹元人工智能开发框架,融合了远场声学、多模态识别等技术,围绕税务、健康、政务等多样化应用场景提供AI解决方案。保加利亚《24小时报》记者Pavleta Davidova高兴地说道:“中国的AI大模型产品遍地开花,适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不论是企业生产还是个人工作与生活,都能够很好地实现降本增效。刚才看到声智开放式耳机,据说支持40多种语言智能翻译,这让我很感兴趣!”

据介绍,声智科技的声学技术不仅能够识别人类语言,还可以对其他声音进行识别、检测。这些技术用在农作物选种、轨道交通系统异常检测与诊断、健康领域肺音听诊检测等场景中。

中外记者体验后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苏健/摄

“这几天的参观让我充分感受到北京强大的科技实力及发展潜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北马其顿Faktor新闻网记者Anita Stojanovska Buhovski不由得感叹。至此,为期三天的“万千气象看北京·解码新质生产力”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告一段落。中外记者团通过实地探访,直观感受到了北京在互联网3.0、氢能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成果。未来已来!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新质生产力的“种子”正在加速成长。(文/田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