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威胁:你的工作安全吗?

发表时间: 2024-03-01 17:53

从科学研究到艺术创作,从金融分析到自动驾驶,从文案写作到PPT制作,在话题榜上,人工智能从2023年火到了2024年。前不久,美国OpenAI公司正式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更是再次在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关注浪潮。业内人士认为,从当前展示效果来看,Sora后续潜在的商业化有望对短视频、电影、游戏等下游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小编的饭碗还能端多久?小编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南平、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敏刚做客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环球交叉点》,和主持人袁鸣展开讨论。

袁鸣:IMF的这篇文章叫《Gen-AI:人工智能与未来的工作》,说发达经济体因为以“认知任务为导向”的这样一种就业岗位更加盛行,所以大约有60%的人会受到影响。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的经济体,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总体风险敞口分别是40%和26%,也就是说越是白领,受到的影响越是大。

余南平:比如说下面条的、包包子的、剃头的。

袁鸣:蓝翔的,开车的。

余南平:这可能影响不大。因为你有个性化,人有创造性,这种工作本来要考虑附加值问题。普通的工作,大家都能干的事,文案的、常规的,人工智能干就完了。去年包括麦肯锡在内的几个咨询公司都研究过这个问题。几亿的劳动力要被替代是非常现实的,一般的服务性、知识性岗位,简单对答的工作。大量的码农都可以解决。这还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是,通用人工智能,往前再走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5年左右差不多。那个时候一般的分拣工作、送快递,甚至炒菜,你能想到的简单的事,它都干得比你好。那个时候,人就多出来了。那不仅仅是白领,部分蓝领都被替代了。

袁鸣: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网上不是流行一张图片吗?就是人工智能在拼命的学习,人类在不停地刷小视频。

余南平:它24小时不睡觉,天天在练功。

袁鸣:对,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而且这样的情形很快会出现。那对人类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刚才提到,它在多大程度上,多快会替代人类,未来会造成很大的失业率,大家都没工作吗?蓝领、白领一起躺平。

陆雷:如果你不是在该领域最好的那5%的人,你可能都会被它替代掉,这是第一。第二 我非常赞同余老师的观点,就是我们人类可能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供给将大大的大于我们的需求。到那个时候,劳动是不是你可以享受的权利?劳动可能是一个奢侈品了,你够不够资格去劳动?

袁鸣:劳动最光荣。陈老师,您担心您的工作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

陈敏刚:我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谨慎地去考虑。首先有一个概念,叫做工作的替代和任务的替代。未来可能是我们的很多任务会被替代。比如说一个放射科的医生,他的工作可能会包含很多任务,读片、看患者的病例、写病例都是分开的任务。或许这些任务中的某一些任务可能会被替代,或者会被提高效率,但还有其他很多的任务,比如说需要和患者之间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些可能还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另外我想再举一个例子,贴瓷砖,它也是要被分解成很多很多任务的。比如说要把它敲实,这件事情我们人类可能会用经验,或者用有弹性的锤子,慢慢地敲平。但是现在的AI,它的力反馈有这么精准吗?所以有很多的工作,看起来很容易被AI替代,实际上真正要落地应用的时候,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