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GC+”时代中,美股公司如何实现应用端的商业化布局?

发表时间: 2023-10-20 05:26

10月17日,百度文心大模型4.0正式发布,再次成为市场观察AIGC技术进展和应用方向的重要事件。

从游戏到电商,从广告到搜索,我们看到,被AI赋能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其中,以AIGC(AI-Generated Content)为代表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及相关产业变革重塑了各行各业,进一步革新了内容产业,在赋能实体经济和孕育新的赛道方面被赋予更深层次的价值,为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从目前来看,根据艾瑞咨询的《2023年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据估算,2030年我国AIGC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1441亿元。根据艾瑞咨询整理,目前我国AIGC产业图谱主要包括上游的基础层,包含算力基础、数据基础和算法基础等;中游的大模型层,如行业垂直型基础大模型、业务垂直型基础大模型、通用基础大模型、AI开源社区等和AIGC工具层,如模型平台/模型服务等;以及下游的应用层,包括内容消费、创作工具、企业服务等赛道。

从产业价值角度剖析,AIGC的最大贡献是革新了目前的内容生产方式人机交互方式。在AI生产力工具的加持下,各行各业能够实现内容生产效率“质”的突破,从而进一步降低构建数字生态的成本。

一个新业态的成长,除了关注供给端的发展之外,也还需注意到需求端的变化。需求挖掘是推动新业态发展的重要环节,能满足创新需求,从而形成业态的良性正向循环。在这方面,美股主要科技公司凭借良好的开源社区生态用户积极的付费意愿和购买力等因素,构建了极为丰富的AIGC产业生态。

总体来看,美股互联网大厂如谷歌、Meta和亚马逊等在AIGC应用端上的布局贯穿全产业链,涵盖大模型MaaSToB应用ToC应用领域(如下图所示)。海外的AIGC应用端发展呈现出路径清晰场景细分度高等特点。据艾瑞咨询粗略统计,目前海外的AIGC应用总数量已接近2000个,有大量生活服务类应用,创意性明显。

不过,虽然有这么多产品应用,但产品“AIGC化”似乎并不是美股科技公司的最终目标。

光大证券在最新的研报中分析指出,现阶段,AIGC在应用端方面存在产品形态同质化成本收益临界点尚未到来内容难以形成高频稳定需求等症结。因此,美股公司提前布局AIGC产品、培养用户心智、建立AIGC生态壁垒的重要性就日趋凸显。以微软为例,其主要产品Microsoft 365、搜索引擎Bing、软件托管平台GitHub均已进行了AIGC应用布局。例如,Dynamics 365 Copilot 可以简化内容创建、数据分析等企业内部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新版的搜索引擎Bing则采用了GPT4驱动的对话式方式,能够提供多模态的交互式服务。

AIGC+产品不是终点,生态壁垒才是AIGC应用的核心竞争力”,光大证券强调,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互联网流量红利减弱的当下,构建闭合流量生态是互联网公司持续稳定创收的基础,AIGC的“跨产品调用”特点,将强化流量护城河,使市场份额被重新分配。对于软件公司来说,AIGC将提高使用体验,作为新产品提高业绩增量。而在此过程中,大模型性能的提升和产品使用体验尤为关键。

AIGC虽好,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仍需秉持长期主义和理性思维,做好产业培育和用户需求发掘,从而真正构建起有竞争力的AIGC格局。在To C的层面,我们应关注AIGC如何影响消费级内容和内容创作工具的迭代,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和工具商业模式创新。关于企业服务方向,AIGC将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极大影响ERP、CRM/CXM、IT运维、数据分析等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AIGC技术在降本增效和建立营收第二曲线方向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