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开发流程全解析:为什么与研发管理》

发表时间: 2023-10-10 20:13

读书时间:《硬件十万个为什么-开发流程篇》

流程与研发管理

10.1

IPD 在华为为什么能成功?

近些年,随着业务的成功,华为的管理体系也备受推崇,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对象,特别是 IPD (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产品集成开发)流程,但凡有产品的公司都想学。其实 IPD 并不是华为首创的,也不是华为独创的,只是因为华为的产品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所以 IPD 也跟着功成名就。

IPD 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咨询公司出版的《培思的力量》,该书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改善产品项目管理的四个要素:阶段评审流程、核心小组、结构化开发流程、开发工具和技术提高研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的周期,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概率。

将 IPD 付诸实践并重新获得成功的公司首先是IBM公司,1992年 IBM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经过分析, IBM 发现他们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几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IBM 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IBM公司应用了 IPD 的方法,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

IPD 在 IBM 这个巨人身上的实践成果让任正非怦然心动,华为斥巨资请来了 IBM 的专家顾问团,并在公司内部结集了优势兵力,用"照葫芦画瓢"的强硬方式推行 IPD 。任正非说:"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实际执行则非常困难,特别是僵化的初期,思想、行动都要转变,还需要来自不同的部门的团队共同磨合,所以对业务还是会产生影响,也难免会有各种反对的声音。这个时间段非常需要管理层的坚定。有一段时间,任正非说:"不换思想就换人。"靠着任正非的坚定与坚持,以及一大批种子选手的培养, IPD 逐渐在华为生根了。

僵化的目的是自我认知,优化是自我修正的过程,固化则是夯实已有成功。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没有什么流程是可以生搬硬套的,也没有流程能够一劳永逸地用一辈子。之所以 IPD 现在跟华为紧密相连,跟华为这二十来年持续不断地优化 IPD 有非常大的关系。

华为自1999年启动 IPD 变革,到2005年才逐步走向成熟,一直到今天,都在持续变革和优化。

(1)华为将 IPD 与 MM (市场管理)、 OR (需求管理)对接,实现了 IPD 端到端流程的衔接。解决了需求驱动不够、客户需求响应不够的问题;将客户需求信息直通到产品开发人员手中,实现需求驱动产品开发。此优化改进,让华为10万人规模开发团队与中小企业开发团队一样轻盈,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客户需求。

(2)研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研发又分了很多领域,系统、硬件、软件、结构、测试等,为了更好地支撑 IPD ,系统地梳理了研发领域的各个流程。同时,华为针对软件研发业务工作量大且相对独立特点,对 IPD 流程进行软件开发适配,推出集成 IPD - CMMI 流程。2007-2010年,华为继续在各产品线试点敏捷开发方法;吸收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中优点,考虑电信嵌入式系统庞大而又复杂的差异;形成适合华为的 IPD +敏捷开发流程,将软件从重型过程管理转向轻量过程管理。

(3)华为针对电信市场整体解决方案特点,创造性全新地提出" IPD 解决方案流程",提出解决方案 IPD 开发模型,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全球培训、客户支持解决方案。 IBM - IPD 流程体系解决的是如何开发一个盈利的产品,而" IPD 解决方案流程"提出让华为从卖产品的公司迈向卖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公司,推动华为进入一个更大市场范围,让华为销售稳步迈向2000亿以上台阶。

(4)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华为又不断推出新的 IPD ,如适用于云的、适用于芯片开发的、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业务在发展,流程也在发展。二十多年来,华为并没有一直僵化地使用 IBM - IPD ,而是在掌握 IPD 精髓之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优化 IPD 流程,让流程运行得更具可操作性且有效率,成为华为不断发展的助推器,所以华为的产品成功了,华为的 IPD 也成功了。#管理类好书推荐# #这本书会教你# 硬件开发流程管理#阅读书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