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通用人工智能加速推进,数字湾区步入快车道

发表时间: 2023-11-13 20:31

11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探索数据跨境双向流通机制,包括着力打通业务链条、数据共享、数据流通堵点;建立湾区内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和运营机制;建立样本数据融合训练机制,推动数据特区人工智能创新场景先行先试等。

智能算力规模争第一

根据意见,到2025年,广东智能算力规模要实现全国第一、全球领先,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备,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要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联、算法开源、数据融合、应用涌现”的良好发展格局。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广东发力通用人工智能,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对“数字湾区”建设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通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湾区”相互促进,协同推动粤港澳经济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具体来看,在打造大湾区可信数据融合发展区方面,要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例如,发挥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河套,广州南沙等地区政策优势,打通业务链条、数据共享、数据流通堵点;发挥港澳制度和资源优势,建立湾区内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和运营机制,依托湾区优势机构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治共营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为数据合规有效流通提供存储、共享、交易等服务。

此外,还要着力构建高质量多模态中文数据集,着力完善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体系,包括,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精细化标注平台,推动成立数据标注联盟,形成数据标注行业标准,建立人工智能产业数据资源清单,汇集行业数据资源,提升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库规模和质量;发挥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安全可控、可预测的优势,健全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日,粤港双方代表签署了《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协议》。粤港双方通过发布“跨境通办”事项清单、统一跨境服务形象标识、互设“跨境通办”服务专窗、推动线上“一网通办”、创新政务服务合作模式等形式,加快推进粤港政务“跨境通办”,有关分析认为这标志着数字湾区建设迈入新发展阶段。

激活数据要素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13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800家。截至今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34家国家级和7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数字湾区”的建设重点是打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激活数据要素市场,而难点在于,数据要素市场制度的完善,包括数据确权、数据安全、数据定价、数据流通交易规则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数据跨境流通也需要补足相应的政策。

据悉,通过“数字湾区”建设,牵引带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数字化发展,是广东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的重点。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在今年4月的“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表示,港澳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数字化发展条件,拥有大量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希望将“数字湾区”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和数字广东建设的先手棋。

据杨鹏飞透露,未来将加快推动“湾区通”工程,从“要素通”“基座通”“营商通”“产业通”“政务通”“治理通”“深度融湾”七个方面推进“数字湾区”的建设。

朱克力表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而言,数据跨境流通将在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与一体化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带来诸多利好。因此受益的产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以及制造业、金融、物流、电商等正在创新升级的相关产业。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实习记者 程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