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繁华背后的秘密揭秘

发表时间: 2024-06-11 10:07

文/戚凯

人工智能:大国竞争新赛道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各国都将人工智能作为提高国家生产力、赢得国际竞争的主要抓手,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然而,中国作为该领域的“追赶者”,是否又会因此陷入美国所设计的科技竞争的议题陷阱、反噬其身呢?

人们在欣喜人工智能带来进步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尤其当今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局部冲突频仍,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的风险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如何既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又管控其可能产生的风险,成为国际人工智能合作与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

特别感谢新技术变革与国家安全联合实验室对本期封面话题的大力支持。以下是第一篇:《人工智能新时代,繁华背后的挑战不可小觑》。

——编者手记

自2022年11月ChatGPT突然“爆火出圈”以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AI)及其各种衍生概念不断涌现在世人面前。时至当下,与之相关的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明星企业股价一路飙升,各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进步寄予厚望,舆论民意更是兴奋不止。总体看来,人类社会确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人工智能新时代。


2022年10月22日,中国科技馆展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模型。


历时已久却一波三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艾伦·图灵为代表的数学家们发明了现代计算机的前身产品,极大提升了人类的计算速度。这些经验促使图灵于1950年在其著作《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问题,即“机器能够思考吗?”1956年,另一位计算机领域的先驱约翰·麦卡锡在一次学术会议中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意指机器有可能模拟人类的智能特征。之所以要重提这段历史,是需要澄清人工智能绝非全新产物。恰恰相反,自二战结束以后,各国科学家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长达数十年,并且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阵营:一个被称为“符号主义者”,他们希望把所有的知识都变为专用规则与符号,再让计算机程序通过逻辑来使用这些知识;另一个被称为“连接主义者”,他们受生物学的启发,希望机器能够拥有和人体类似的“神经网络”,继而能够自己接收信息并开展思考。

从约翰·麦卡锡时代开始,上述两个研究阵营就相互争斗,并竭力为自己找到更多的政府研发资助和商业运营渠道。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却屡屡遭遇寒冬。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符号主义者”重点建设了若干著名的知识编码工程,还曾与法律学、医学行业展开商业化合作探索,但最终却陷入了停顿。“连接主义者”的情况也不乐观,他们根本找不到足够的数据来支撑自己所开发的“神经网络”研究。到20世纪末,整个人工智能行业一度陷入低谷。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迅速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半导体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连带引发计算机行业的算力、算法、数据(又称算料)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尤为火爆

信奉“连接主义”的人工智能学者们敏锐地把握住了大数据暴涨的时代潮流,进一步开发了“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这些技术或者属于上下级学科隶属关系,或者存在交叉融合,其共同特征是向计算机系统投喂大量的人类知识,帮助其迅速成长,最终使其能够自行生产出新的知识内容——这也就是当下我们耳熟能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它通过输入大量的人类既有知识,训练计算机学习人类的语言、绘画、诗歌、物理、化学等各种内容,继而使其可以自行生成全新的文本、画作、视频、音乐,甚至包括复杂的自然科学实验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育,有一点类似于人类社会通过学校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看起来“非常聪明”的计算机,其生产新知识的方式与人类开动大脑进行创作的机制还存在根本性的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本质上依然属于“鹦鹉学舌”,谈论其拥有人类的感觉、心智与意识为时尚早。

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第一次面向全社会发布了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其各项技术指标均创下历史记录,尤其在翻译、总结、问题回答等功能层面表现优秀。ChatGPT的发布,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突破。受其影响,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等在内的全球顶级数字企业巨头纷纷发力,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一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科研创新,另一方面搭建商用平台,面向企业与大众开放服务。尤其是OpenAI与微软持续联手推陈出新,既连续公布性能迭代进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又新近推出能够自动生成视频的革命性产品Sora,惊艳全球,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景变得极为具有吸引力。受这波潮流影响,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上下游行业均迎来了红利:OpenAI的资本市场估值高达数百亿美元,负责为各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尖端显示芯片的英伟达公司更是被众星捧月,股票市值创下了一日暴增1535亿美元的纪录。行业内普遍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黑马”与领跑者,其技术进展与市场繁荣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


各方力量竞相发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而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国际局势的变革与调整。目前,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都在高度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并积极参与竞争。

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与产业的双高地。有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初,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前2000位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中,美国独占1079人次;全世界309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中,有167家位于美国,它们吸引了该领域内全球近70%的私人投资。美国一方面对自己的先发优势深感自信,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更优越的领先地位,继续坚持“发展优先”的思路,鼓励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资金与技术都充沛的生态系统中自由萌发与生长。

英国与德国、法国共同构成了参与人工智能国际竞争的欧洲力量。三国境内都拥有一些较为拔尖的人工智能科研机构与明星企业,如英国的SwiftKey、DeepMind,法国的Mistral AI。然而,与美国相比,欧洲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英国境内仅有八个大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系统,人工智能科技文献被引用率不足20%。德法的情况就更为逊色,其重要的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几乎全部依赖于谷歌、微软等美国公司提供的底层资源。为了更好地对冲国际竞争压力,英、法、德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发展策略,一方面加大投资与政策扶助,希望培育出更多的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吸引全球资本与人才来本国发展;另一方面则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重点发力,英国首倡发起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德国、法国则在欧盟框架下,打起隐私保护、反垄断的旗帜,加强对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企业的各种调查,频频开出天价罚单。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被业界普遍认为紧随美国其后,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双雄之一。根据最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排名,46个参评国家被分为四档,只有美国和中国得分超过50分而位列第一层次。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在人工智能科技尖端研发、数据中心建设、高端半导体制造等方面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大领域格外引人关注

就短中期来看,各国主要在人工智能的四大领域加大投入,并展开了激烈竞争。

第一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科技归根结底是极其复杂而精妙的诸多学科的交叉领域,人类迄今为止对它的认识、开发与利用可能只是皮毛,距离所期待的“智能机器人为人类全心全意服务”的终极目标还相距甚远,因而仍需要更庞大、更持久的投入来将人工智能科技推向更深、更广的发展阶段。当前,类人型机器人、人脑—计算机接口、高级自动驾驶、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等超前沿领域都处于如火如荼的推进过程中。

第二是经济领域。一切科技变革最终都要以商业化、大众化为目的,因此人工智能对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尤其引人注意。全球知名商业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在2017年曾预言,到2030年,人工智能科技可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增长总额的14%。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潜力令国际社会倍感振奋,美国高盛集团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将推动全球GDP增长7%(近7万亿美元)。

第三是军事领域。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也正在向军事领域外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迫不及待地开发人工智能型军事武器,或者将人工智能科技与传统军事装备相结合,希望以此确保自己的传统军事优势,进而维护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位。2024年1月,负责军队发展和新兴能力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迈克尔·霍罗威茨公开表示,美国国防部正在重新制定战略,将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战场的能力。英国与澳大利亚也在积极鼓吹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美英澳联盟”(AUKUS)的情报分析系统,以此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军事监测能力。

第四是治理领域。当前这波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繁荣,具有较明显的空前性,因此国际社会在基本准则与国际法层面几乎没有先例可循。但与此同时,一些发展过程中伴生的挑战已经冒头,譬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滋生了大量虚假信息,引发社会混乱;人工智能被随意用于所谓的自主杀人机器开发,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等。因此,国际社会亟须创立全球性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加以规范,目前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也异常激烈,世界各国都寄望在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上争夺话语权,占领人工智能的高地。


繁华背后须防范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格局,乃至人类整体命运的长期性影响不容小觑。第一,人类的确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也的确需要更多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科技来帮助人类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个战略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刚刚兴起,各国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还无法完全预测,因此在战术层面不能过于大意放纵。第二,就短期而言,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周期性顽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商业欺诈与资本炒作正在大量涌现,它们的猖獗反而给真正规范的科学研发蒙上了阴影,既阻碍了真正的科研进展,还使得普通大众对于人工智能产生了过高的期待或严重误解。第三,人工智能发展鸿沟不容忽视。国际社会长期面临发展不均衡的严重挑战,进入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时代以来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重,许多欠发达国家根本不具备相应能力,沦为西方大国阴影下的“数字殖民地”的风险大大增加。第四,人工智能跃进可能会带来主要大国力量对比的重塑,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或成为大国战争或霸权争斗的工具,这将是一个关乎人类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

(作者为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教授)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4年第11期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登陆“世界知识”官方微店,即可方便快捷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