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预测: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

发表时间: 2024-04-22 23:53

中美在数字技术领域领先,德国已追不上

据德国《商报》网站4月15日报道,在未来数字技术领域,德国越来越追不上世界领先国家的脚步。瑞士经济视野公司研究显示,德国在数字专利方面的表现未能满足期待,在国际排名中位列第五,落后于美国、中国和日本。

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总经理贝尔特拉姆·布罗萨特在接受《商报》采访时表示:“在面向未来的数字技术和应用技术的重要结合方面,美国占据主导地位,而增长势头最强的是中国。”具体来说,研究团队分析了约90项最重要应用技术与21项“对数字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专利数量。其中包括诸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机等领域。这项研究聚焦于所谓的世界级专利,即“因被其他专利大量引用而质量特别高”的专利。

分析报告同样将这些专利是否已在多个国家申请纳入考量。每项技术中只有排名前10%的专利才被视为世界级专利。2023年,在全球总共1500万项有效专利中,世界级专利有9.2万项。其中4.9万项来自美国,约2.8万项来自中国,约1万项来自欧盟(其中约4400项来自德国)。在数字应用技术领域,德国占世界级专利全球总数的4.6%。在传感器和网络化生产等工业领域、受到疫苗生产推动的医疗领域以及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德国仍保持相对强势。

然而,根据这项研究,过去5年,德国在所有领域的重要性都在下降——主要由于中国的迎头赶上。在此期间,德国在高效金属生产和风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大幅下降。德国的弱势和中国的强势都显而易见。根据这项研究,中国在许多领域的数字化程度已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并且拥有的顶尖技术专利数量在过去3年中增长一倍多。中国在能源系统领域尤其引人注目,拥有45%的顶级数字专利,居世界首位,排名第二的是美国,占38%。

中国在移动领域和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强劲。专利被视为关键的未来指标,一般来说,从申请专利到产品投放市场需要3年到5年的时间。布罗萨特表示:“即使中国申请的专利只有一部分能转化为未来的产品,德国和欧洲在未来几年也很难不掉队。”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奥利弗·科佩尔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和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快速进步表示担忧,认为这应让世界警惕。他预测中国将在不久成为头号专利大国,且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多设在中国。

科佩尔指出,尽管德国研发投资增加,但仍在走“技术老路”,未来领域如人工智能和芯片生产依赖进口。德国企业长期忽视这些领域,创新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德国数字化前景黯淡,政商及民众均不看好

德国ESCP商学院与阿伦斯巴赫舆论研究所发布了《2024年数字报告》(Digital Report 2024),报告显示:德国在数字化方面的进展仍然过于缓慢,改善的希望十分有限。

无论是德国商界、政界还是民众,都不期望德国能在未来几年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对未来至关重要;74%的受访者还坚信,未来的繁荣发展取决于数字化的步伐。然而,只有23%的受访者希望在未来几年看到这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大多数最多只能看到缓慢而有限的进展。

接受调查的商界和政界代表同样持批评态度。不仅有95%的受访者认为德国数字化进程落后,绝大多数人还认为人工智能领域尤其落后。74%的受访者认为,不仅德国,整个欧洲在这方面都落后了。绿色科技领域的情况则完全不同,70%的受访者认为欧洲在这一领域处于有利地位。ESCP商学院欧洲数字竞争力中心菲利普·迈斯纳(Philip Meissner)教授对此表示:“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绿色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可以成为绿色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但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也输不起。”

当分析德国数字化进展缓慢时,受访者普遍认为战略缺陷、责任分散和投资不足是主要原因。其中,65%受访者指缺乏战略,62%归咎于政府职责分散,55%认为是投资不足。同时,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也阻碍了数字化进程,且此观念逐年增强。

半数受访者认为德国数字化落后与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有关,此观念的比例逐年上升,从5年前的38%增至现在的45%。多数受访者支持在公众利益下收集数据,如简化行政、规划基建、打击逃税和刑事侦查。但对于营销、网购和信用检查,受访者支持制定禁止性法规。(策划: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