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的“逆境致富”:年薪平均百万,最高可达130万【附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 2023-11-27 18:07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投中网消息,“人均年薪100万”,这是什么岗?这个信息来自本月vivo副总裁周围透露给媒体的,他称目前vivo大模型每年的投入成本为20-30亿元,其中人才和设备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税后为100万元。周围所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发力大模型的拼多多也开始招兵买马,有关大模型职位,年薪百万不在少数,最高将近130万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大模型赛道更是火热。大模型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因此,对于掌握大模型技术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拥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人才将更受欢迎,这些人才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抢手货。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政策汇总

相较于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加快推进,多层次地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审批通过18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2020年3月,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从政策上的颁布可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政策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基础层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AI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应用实施中最主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为企业探索AI应用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从对于中国企业的调查来看,企业认为推进人工智能的探索应用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是AI专业人才的缺乏,占比高达51.2%,其次是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占比达到48.8%。

——技术方面人才不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数据,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说明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岗位人才供需比分别为0.08、0.09,相关人才极度稀缺。

注:岗位人才供需比=意向进入岗位的人才数量/岗位数量。

相对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加快推进,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资格。

麦肯锡公司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达400万人——预计中国对熟练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达到600万,但2030年的人才供应量仅能达到200万,因此缺口达400万人。

清华大学深研院创新创业导师、前华为全球高端招聘总监吕昕蔚表示,AI时代是下一个堪比“互联网20年”的机遇,绝大部分人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受益。只要你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公司支付给你的成本,你就不会被替代。同时吕昕蔚指出,重复性标准化工作,人类比不过机器。但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同理心等意识都是现在的大语言模型所不具备的,也是职场人努力提高的方向。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