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智慧码头”的高效运行?系统优化师来解答

发表时间: 2024-05-28 10:29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给就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一批新职业伴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开始起飞。今天,我们走进“智慧码头”,来认识这里的系统优化师。

起飞的新职业——“智慧码头”的系统优化师

以前在港口,都是工人开着大货车往来运送集装箱,如今,随着智慧港口的建设,我们会看到一台台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井然有序。是谁在指挥它们,并且让它们变得越来越聪明高效?

靠的就是“智慧码头”的系统优化师。

在天津港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随着货轮的靠港,长达15.6米的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就忙碌起来。

此时,在这个智控中心里,装卸操控、车辆调度,一个个指令通过键盘、按钮精准传达到码头。作为系统优化师,范春奇全神贯注地盯着三个屏幕,左边屏幕是码头调度指令,右边是现场监控的实时画面,中间是智能水平运输系统,显示着所有车辆的运行轨迹。

范春奇本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硕士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他来到天津港时,这个智能集装箱码头刚刚建成,他成了第一批系统优化师。

天津港建设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天津港北疆港区的智慧码头采用自动化作业,货物从装卸、转运、堆放,全部通过人工智能实现。

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这里每年的吞吐量高达200万标箱。在堆场和货轮之间有92个承担运输任务的智能机器人,它们通过激光雷达、5G技术,转弯、减速、避让,每跑一趟,与周边设备会进行上百次信息交互。

熟悉码头各环节 优化运输系统

面对上百次的信息交互,机器人和设备之间该如何进行无障碍沟通呢?“智慧码头”系统优化师范春奇原以为自己有着人工智能的基础,做这项工作没有问题。但干起来才发现,大数据协同,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优化运输系统,让无人驾驶机器人运输更顺畅,需要对码头各环节的生产流程非常熟悉。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系统优化师 范春奇:车有车的系统,桥有桥的系统,如果你只知道计算机知识,没有生产业务知识,你就会感觉无从下手。而我们这个岗是把咱们智能码头的各个系统糅合在了一起,我们就相当于是一个各个系统之间的桥梁。

为此,半年多里,范春奇到各班组,了解生产调度的每个环节,学习岸桥对位、吊机抓箱等业务知识。最开始,他和同事们不断优化运行路径,让这么多车各行其道,后来发现,跟车距离是个要突破的难点。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系统优化师 范春奇:我们车加上货物,重量可以达到三四十吨,如果跟车距离过近,在斜行变道、转弯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减速,就会发生碰撞,如果跟车距离太远,那么在一些路口的通行效率就会太低。

于是,范春奇和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反复沟通,分析车辆的转弯半径、斜行角度,在一次远程测试中,由于搞错了程序的一个小符号,还曾致使两辆机器人发生了碰撞。

进行了近百次数据采集,一次次试错修正,系统优化师们对运输机器人的直行、超车、直角转弯、U型掉头不断测试,从大量数据中寻找新算法,逐渐使跟车距离从原来的12米缩短到了6米。

多种新型岗位赋能“智慧码头”

您现在看到的是“现代哥本哈根”号集装箱船靠泊。

7000多个集装箱,仅用37小时就完成作业,创下1小时平均装卸203箱的效率纪录,在该船经停的10座海内外港口中排名第一。

在天津港智慧码头,除了系统优化师,还有远程装卸操控员等新型岗位。2023年,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215万标箱,比同规模传统自动化码头的集装箱倒运环节减少了50%。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系统优化师 范春奇:随着我们国家智慧港口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善于创新我们的系统优化方法,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智慧港口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李欣 李红刚 张芊芊 朱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