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创作:AIGC技术如何助力?

发表时间: 2024-03-05 17:45

【编者按】继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和图像生成器DALL·E之后,美国公司Open AI在最近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该模型通过接收文本指令,即可生成60秒的短视频,呈现出惊人的技术跃迁,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热议。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的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模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或改变文艺创作的形态和生态?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中面临哪些问题?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策划推出“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系列稿件,从人工智能与电影工业美学、人工智能与电影算法、AIGC与短视频创作、AIGC与视觉创作、AIGC与影视创作等方面展开,力图呈现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应用和探索。

作者:何昶成、刘若琪

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媒介形态,短视频已成为人们社交、求知、娱乐的重要“介质”,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生机勃勃、潜力巨大。伴随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影视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新的艺术样态和内容呈现也为短视频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诸如剧本创作、剪辑特效、字幕制作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应用。值得关注的是,AIGC技术赋能短视频创作仍存有真实缺失、道德缺位和审美缺乏等问题和挑战。面向未来,短视频创作如何更好发挥AIGC作用,提升其生产效能,是当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发展现状:策划和制作的全方位赋能

谈到AIGC赋能影视产业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司若表示:“在整个视听领域,AIGC无论是从影视制作的前端策划、中端的创作到后期制作,以及宣发的全过程,都有比较深入的涉及。”在短视频创作领域,AIGC技术在策划、制作等方面也均有应用。

在短视频策划方面,AIGC技术助力创意生产与开发。通过学习和理解大量的内容,AIGC技术能够提供智能化的创作建议,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创意,拓展思路。它可以针对当下热点话题进行受众分析,促进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创作;还可以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使内容更具共鸣力。

AIGC技术在短视频制作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各阶段效率有显著提升。比如,AIGC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角色,包括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征,生成如“小冰”等虚拟网红。这些AI角色完全由计算机合成,比起真人表演成本低、易控制,备受创作者和用户青睐。当作品进入拍摄制作阶段,AIGC技术可以用于智能摄影,通过分析场景和光线条件,提供拍摄建议,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捕捉画面,甚至生成基于剧本的自动导演建议,包括镜头选择、切换和移动等。在进行后期制作时,AIGC技术可以理解视频剧情、画面节奏,自动进行剪辑、调整参数,甚至还根据视频内容自动生成字幕和配乐。这种自动化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短视频制作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短视频生产的技术门槛。

问题之思:真实之纬、道德之纬、审美之纬

当前,AIGC技术赋能短视频创作,但是也产生了有关真实性、道德伦理、审美性等方面的争议。

首先,AIGC技术算法基于大量的数据学习。目前,AIGC的角色人物、环境空间等仍然存在一定的失真感,有的虚拟角色出现三条手臂、六个手指等现象,一些人物的动作也略显生硬,甚至出现各种异样神态,严重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感。其次,AIGC在短视频创作展现了强大效能,但却没有规避道德弱化、责任缺失的情况,其中尤以盗版和侵权行为最为常见。例如,在某些AIGC技术生成视频中,会出现剪辑风格相似度极高、素材内容重复使用等情况,以及甚至有人通过AIGC技术将未经授权的脸孔进行拼接或替换的情况,严重侵害他人利益。此外,尽管AIGC技术内嵌的推荐算法基于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进行内容创作,但这些算法依然产生了大量商业或擦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短视频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立意不高、价值不显的短视频内容在AIGC中也颇为常见,如有的AI剪辑缺乏对短视频品性、格调、意蕴的提炼与表达,以及海量同质化内容,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未来路径:技术迭新、加强监管、文化赋能

当前,AIGC技术进入短视频创作领域已然成为时代潮流,而如何让AIGC技术在短视频创作中发挥更大效能,缓解当前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从技术、监管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技术迭新。当前,AIGC技术在短视频创作中仍徘徊于“赋能”与“负能”之间,在推动短视频创作快速发展的同时,如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甚为常见。面向未来,应不断更迭AIGC技术及算法大模型,从以市场需求、大众偏好为生产结构基础,向以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方式转变,进而有效地驱动短视频创作创新,使得生成式内容更为智能、富有创意且规避风险。

二是加强监管。2023年7月13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成为我国首次针对于AIGC产业发布规范性政策,以此促进AIGC有序使用和健康发展。但当前,基于短视频层面的AIGC应用管理,仍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对照。面对不断涌现的隐私、版权等问题,相关部门应持续监督AIGC应用管理,在《办法》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以此保护短视频用户隐私和原创内容。

三是文化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为视听生态格局中的新成员,短视频将在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面向未来,AIGC技术在短视频创作中应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打造兼具高思想性、高艺术性和高观赏性的作品,以此不断提升用户文化涵养和审美修养。

可以说,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短视频创作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但同时相关问题及挑战也随之显现。AIGC技术将如何有效推动短视频创作,其关键仍在于如何升级、规制和使用。诚然,这并非一套固定、闭锁的规范,而是在不断思辨与创新中打造出更便捷、更和谐、更安全的AIGC应用模式,以此实现短视频创作的高效、健康发展。

(作者何昶成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刘若琪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