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的优势与挑战:专家视角下的深度探讨

发表时间: 2023-05-31 21:04

5月26日至5月30日,2023中关村论坛举行期间,对科学和技术的“开源”成为了议题之一。为什么开源精神尤为重要?如何看待开源与闭源在商业化上的优劣?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开源是开放科学的核心精神在信息领域的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讲席教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表示,广义的开源泛指一种概念,称之为开源的方式,目前共识开源是促进信息技术创新重要的途径,将源代码、设计文档等进行开放共享的开发模式,既包括开源项目、产品,也包括开源的行为。

据了解,目前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已使用开源软件。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

南京大学研究员、Fluid开源社区主席顾荣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源模式不是闭塞发展,而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国内开源相比国外起步晚,但也拥有许多优势,“国内程序员的总体数量比较大,一线IT企业总数量也很多,所以我们天然有IT的基础优势。过去二三十年里,我们积累了大量软件相关的技术积累。通过开源进行融合,进一步围绕新的体系进行发展有很好的趋势。此外,我们也慢慢在国际上展露一些头角,比如我们有很多开源云原生项目进入国际云原生基金会,由华人担任这些开源项目的发起者,这和十几、二十几年前我们只能去参与贡献已经不太一样了。”

“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开源是开放科学的核心精神在信息领域的体现,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开源式的创新无处不在,它能迅速把创新普及到更大规模,有利于我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培养战略。目前,我国虽然也是开源大国,但更应该向开源强国前进。

顾荣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开源本身强调的就是共享共治共建的理念,“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发出中国声音,做出自己的工作,我认为未来前景是比较光明的,当然中间也有更多的路要走。”

蚂蚁集团开源技术委员会主席、蚂蚁基础设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征宇表示,中国正在迎来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安全可信、协作共识、大规模复杂数据分析、海量存储计算、算力能耗是数字化升级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蚂蚁集团重投数字化根技术,基于自身的大规模业务场景锤炼出了一套自研的基础软件,并向行业开源,并希望通过开源等形式加速相关技术在国内的创新和成熟应用,从而助力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开源与商业化并不矛盾

不过,选择开源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核心代码展示于人,因此也有声音认为,与其开源,不如闭源发展更利于商业化。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中关村论坛期间蚂蚁集团的展位介绍了其聚焦于数据库、云原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领域,积累的近100个社区头部开源项目、9大核心开源项目,其中包括隐语隐私计算技术栈开源项目。

为何这些项目要选择开源?蚂蚁集团隐语隐私计算总经理、隐语开源框架负责人王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其在最开始选择开源时也有过纠结,“但开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开源的东西能够被别人拿去包装、商业化,某种程度上也证明这个开源项目是成功的,最怕的是开源出来没有人看,这就达不到开源的目的了。当一个开源的东西越来越强的时候,一些人会觉得参与开源项目很有趣,做出了贡献,跟他自己也有关联。”

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者主席李建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开源与商业化,决定市场的因素不只技术,不只单个软件,还涉及到背后跟知识产权、市场执法程度、人文观念等相关的很多因素。因此选择是否开源不能仅看技术本身,而是需要整体市场的参与,如果整体市场和每个生产者都变得更好,开源也会走得更远。

对于开发出软件要开源还是要闭源,顾荣表示这要取决于软件本身,包括开发主体背后未来的发展思路,可能会通过闭源不断打磨,也可能为了更快的宣传和推广进行开源,同时也可能开源和闭源结合起来,既有一些开源的模态,也有一些闭源的商业化功能,共同构成了软件的形态。

木兰开源社区TOC成员王旭在接受贝壳财经采访时表示,开源本身实际上是要放弃一部分权利,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发明了一种新东西时,要想其被别人接受其实很困难,就好像当饭馆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别人也不愿意进去。而当这个东西被开放出来,属于大家的时候,大家反而会觉得它变成了可以可以接受的品类,虽然这不可避免的面临更多竞争,但你仍然可以从竞争中得到一部分,从而更好地进行商业化活动。

王磊认为,当一个开源项目的影响力越做越大时,可能技术已经不再是壁垒,别的公司也会积极拥抱开源社区,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进入开源社区解决一些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远比一点形成不了壁垒的东西价值更高。所以我觉得开源和商业化并不矛盾,它们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