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力挺万钧,纯血移动操作系统将颠覆市场?

发表时间: 2023-12-02 08:30

鸿蒙生态近期利好频频,多个互联网大厂发出合作信息。

不久前,产业链上有信息称,2024年起,鸿蒙系统将不再兼容安卓系统——在此之前,鸿蒙系统在底层采用了能与安卓通用且开源的ASOP代码,这意味着开发者在开发时没有太多的迁移成本。

如今,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即将终止。尽管华为官方没有对“何时与安卓脱钩”做出明确回复,但真相呼之欲出。

早在8月的鸿蒙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就展示过鸿蒙Harmoney Next开发者版本,在这一版本中,AOSP代码被直接砍掉,只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而且应用软件在系统上的运行方式更是与安卓的应用软件运行方式天差地别,与ios相类似。

应用厂商们,尤其是大厂,也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变化,正在快速做人才储备,开发鸿蒙原生应用

2023年以来,鸿蒙系统占有率快速提升。随着新的搭载了华为麒麟soc的手机设备开始出货,鸿蒙的系统国内市场占比逐渐从3%上升至8%,虽然只是相差5点的占比,但具体下来也是将近千万的使用人数。

华为此前披露,每年对鸿蒙的投入超过了百亿,鸿蒙在高校、供应链上猛烈推进,各大985,211双一流大学开设鸿蒙开发课程,部分高等学府更是在校内开设鸿蒙开发者社团。鸿蒙相关的开发者目前超过了200万——虽说相比于安卓和ios系统2000万、3400万的开发者规模,还是小巫见大巫,但鸿蒙原生系统的开发者来了、日活巨大的应用来了、承载生态的手机出货量起来了,经过了四年的耕耘,鸿蒙生态一步步走到爆发前夜。

华为手机恢复,大厂提前卡位生态

大厂们动作最为迅速,近日他们与鸿蒙合作的新闻频频爆出。

11月份就有美团、哔哩哔哩、去哪儿、新浪、钉钉5家互联网公司宣布华为合作,宣布启动鸿蒙应用生态的研发。在互联网大厂中,小红书的进展略快,是2亿+MAU应用中,首家完成鸿蒙原生beta版本开发的。

还没有明确表态的厂商,比如百度、WPS等等,近期也都悄悄放出了招聘鸿蒙系统开发师的需求。

在鸿蒙系统的前3年,华为手机出货量由于芯片问题持续下滑,各大应用厂商尽管没有明确拒绝鸿蒙,也没有太明显的迁移动作——这也导致,此前鸿蒙生态上应用寂寥,真正能称为鸿蒙原生应用更是屈指可数。不过真正原因的因为是当时openharmony(开源鸿蒙)所提供的原生系统级api接口只有寥寥数条,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发,目前的api数量已经完全足够支撑起一个APP的全内容开发了。

鸿蒙

而近期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连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手机厂商、供应链公司,也纷纷宣布融入鸿蒙体系。

一年前,被吉利收购并入旗下星纪时代,改名叫“星纪魅族”的移动设备厂商魅族,在吉利宣布和华为达成关于鸿蒙的合作时,被业内猜测可能会让魅族的Flyme团队基于openharmony(开源鸿蒙)开发吉利汽车和领克汽车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包括魅族手机最近的FlymeOS中文名“无界OS”更是让人不禁猜想,可能以后魅族手机使用的Flyme到11版本或者12版本就会变成基于openharmony开发。

今年11月份,曾经「中华酷联」的一份子酷派手机团队就宣布将开源的OpenHarmony系统(注:OpenHarmony是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接入到紫光展锐T606的处理器。

一名互联网公司猎头称,近期鸿蒙系统开发师的需求应声高涨,推高了薪酬。与安卓系统相比,同等年限的鸿蒙工程师,薪酬能高出30%以上。

那么,鸿蒙系统为何在近期动作如此频繁?

一位开发者表示,开发者们都是跟着利润走,目前鸿蒙系统还没有让他们形成收入正循环,但大家看重的是华为手机出货量的恢复,并预判这一态势至明年将延续。

华为手机今年以来市场占有率恢复迅速,尤其是在最近两个月的消费电子热卖期,华为手机国内市占率在18%-13%之间浮动——作为对比,OPPO、vivo市占率大概中位数是10%和9%,苹果则是23%。华为在快速追赶苹果,并已甩开OV。

不仅仅是手机出货量恢复的影响,前述开发者也对鸿蒙的用户画像有信心。其称,华为手机的客单价相对高,高端用户与苹果有重合,因此生态用户的付费意上限也会更高。

除了这些客观的原因,如今各家加大在鸿蒙生态上的投入,也是因为地缘政治和大国科技战的双重影响,行业对于供应链安全的要求更高,更愿意为中国的生态系统投票,“中国厂商们也希望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上争取主动,希望提前卡位”。

“纯血鸿蒙”,难度增加

不过,从“兼容安卓”的鸿蒙,到“脱钩安卓”的纯血鸿蒙,开发者们的开发难度、成本提升了不少。

多位开发者表示,此前在鸿蒙系统上开发应用的难度不高:一套开源的AOSP代码可以同时支持安卓、鸿蒙,开发者写完代码后,只需要将其打包到多个平台即可。

但未来若要在”纯血鸿蒙“上做原生开发,意味着开发者需要从软件底层的代码开始重写,此外还要整合整个供应链资源,充分了解自身业务所需要的资源配置。

从鸿蒙到纯血鸿蒙的过渡,开发者需要适应的时间。有过安卓或者iOS软件开发经验的熟炼工程师,可能也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去熟悉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如今有能力开发鸿蒙原生应用的玩家主要还是大厂,创业公司还没有太多资源去做投入,或者等待工程师转型。大厂在招聘鸿蒙工程师时,“有鸿蒙开发经验”、“熟悉鸿蒙开发流程和工具”是硬性条件。

不过,目前阿里钉钉,蚂蚁集团mpaas宣布与华为达成鸿蒙合作,开发鸿蒙原生的第三方开发框架,让开发者仅需着力实现软件的功能开发,底层适配交给框架来完成。

鸿蒙工具链

在过去,中国的手机厂商一直想做自己的系统,但这十年历经跌宕:从信心满满尝试、到铩羽而归转而“套壳安卓”、再到如今第二次向安卓发起冲击。

自研操作系统本质上是在做两件事,一是内核及框架,二是软件生态

手机公司要搭框架并不难,堆钱堆时间堆人即可,最大的阻碍是不受手机公司控制的软件内容生态。不管是诺基亚的塞班、还是三星的TiZen,皆因折戟于生态贫瘠,更折于系统的开发支撑薄弱,使得开发者并不能完整顺利的完成软件开发。

而2023年以来,不仅仅是鸿蒙进展频频,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也在试水探索。比如,vivo不久前发布的蓝河OS就宣布“永不兼容安卓”, 先在手表上试水,还不敢贸然冲击手机;小米手机上新的澎湃OS,基于安卓14的底层开发,并在其中加入了基于开源项目nuttx开发的RTOS轻量化即时系统velaOS。

国产手机逐步向安卓“say no”,一方面是因为安卓系统依据手机建立,到了 IoT时代,手机厂商们在涉猎全场景时遇遭遇系统瓶颈,亟需一个更好的系统。

另一方面,内容生态也有了更好的第三方角色染指。最近几年,国内的开源基金会在生态上出力出钱,开发者可以基于国内任一成熟内核,自己搭框架,再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整个国内的系统生态,在细碎、艰难往前推进。

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对纯血鸿蒙寄予厚望。他曾表示,未来一年,HarmonyOS NEXT开发者预览版“升级用户将突破1亿”。

不过,鸿蒙系统是否能真正能冲破生态的最大障碍,走到ToC的市场,接下来的一年会是关键。

这与华为手机的出货量能否进一步提振、大厂入局之后原生版应用的体验、以及开发者们能否赚到钱,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