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PC端操作系统即将完成,国产操作系统的终极对决即将上演!

发表时间: 2023-12-28 15:09

近日,有媒体爆料,从华为内部人士处了解到,除手机鸿蒙之外,PC端的鸿蒙操作系统已经接近完成。

这意味着鸿蒙即将杀入微软的腹地,正面硬杠Windows。这可能是国产操作系统终极一战了。为何这么说呢?

一、国产操作系统,吃政策红利而已

我们知道全球三大主流系统是:Windows、Ios以及Android,都源自美国,可以说美国几乎垄断了PC端和移动端系统。

而操作系统是一切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设备、机器或器械的基石,它能识别二进制指令、用户行为,提供资源共享以及公共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控制计算机,并运用软件、硬件完成各种动作。因此,操作系统就是硬件设备的“灵魂”

既然操作系统如此重要,为何国产操作系统的进展如何呢?

经过20多年的研发,我们诞生的操作系统不计其数,但最终都走向没落,现今留存的约为10个,包括Deepin、统信、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等这些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开源的Linux而开发的。

目前使用率还不错的是统信,但其主要的用户群体都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等,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

统信UOS也是支持国产CPU最多的操作系统,包括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等国产处理器统信UOS还拥有国内最大的自主操作系统生态圈,合作伙伴4800+、软硬件生态适配数50万+。

统信UOS以绝对的优势成为国产PC端操作系统榜首,相比其它国产系统,统信UOS与windows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主要体现在芯片性能、软件生态方面。

统信UOS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国产化单位提供可行性方案,因为它支持纯国产CPU(比如龙芯),这意味着国内厂商可以拼出一台100%纯国产电脑,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而且搭载龙芯CPU+统信UOS的PC已经上市,这也为进一步的商业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但飙叔认为,这些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Linux属于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是给做服务器运维的人使用的),本质上都在吃政策的红利而已,不是操作系统具备与Windows正面竞争,本身也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如财政部发布新规,国产操作系统将与国产CPU深度绑定。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操作系统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征求意见稿,国产操作系统必须支持飞腾、龙芯、兆芯、海光、申威、鲲鹏等国产CPU。

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也必将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新的机遇,也会降低Windows在中国的市场空间。

但从商业竞争角度来说,上述国产操作系统并不具备优势,而国产操作要崛起就需要一个适合普通大众使用的操作系统,那鸿蒙系统是不是可以承担起这个重任呢?

二、鸿蒙操作系统的使命

鸿蒙操作系统基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面向消费者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由华为亲自主导;第二类:面向行业应用交给OpenHarmony开源组织,吸纳各大专业的软件公司来针对具体行业进行开发,华为会提供支持。对于面向消费者市场,已经明确的是,鸿蒙将不再兼容安卓,形成“独立”生态。因此,开发者们需要专门为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

据了解,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后,腾讯、网易、阿里等多家国产巨头均已和华为达成合作,纷纷加入鸿蒙生态;哈游、网易、支付宝、同花顺、高德地图、58集团、B站、小红书、蚂蚁集团、阿里钉钉等等APP均已宣布开始鸿蒙原生APP开发工作。目前,已有4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全面启动了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

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已经进行得非常顺利,PC端的版本已经接近完成。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PC产品问世。这无疑将给全球的消费者带来新的选择,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操作系统市场的竞争。

截至2022年,Windows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82.56%其余的17%左右都是在Linux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这些系统无法与Windows相媲美。而华为鸿蒙PC操作系统的推出将改变这一现状,使得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操作系统。为何这么说呢?

三、鸿蒙操作系统技术底层

虽然鸿蒙操作系统也是基于基于Linux开发的,但作为新一代的原生应用,背后都有新一代的技术底座,作为支撑。鸿蒙操作系统,与Windows、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在四个技术底层上有明显的区别:

1. 一“统”统管VS一“机”统管。

无论Android还是IOS,都天然地将大量硬件能力,放在了智能手机里,让手机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智慧终端。“以手机为中心”的典型表现是,初代智能家居往往都是用一个手机APP来控制各种智能家电设备。

鸿蒙系统的解决思路,是各种设备都可以用同一套操作系统来驱动和管理,对分散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比如全屋智能有很多的家电、传感器、摄像头等,每个设备由不同的厂商开发,一整套东西要维护、操作,用户是非常辛苦的。利用鸿蒙系统把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大脑”,所有状态一目了然,这就是万物智联底座才拥有的能力。

2. 设备融合VS设备孤立。

苹果/安卓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没有从操作系统层面考虑过硬件解耦的可能性。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TWS耳机,甚至门铃、窗帘、吊灯……不同设备的硬件能力不同、屏幕尺寸不同、交互方式不同、存储空间不同、计算性能不同,互联互通只能通过同一套网络协议来实现。

鸿蒙系统诞生之初,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了架构解耦软总线会让各种外部设备的能力都显示在列表里,拍照、录像、语音、通话、屏幕显示等,通过统一的分布式软总线,按需提取不同的设备能力。

硬件边界被打破,服务和数据的跨终端无缝流转,也就成为可能。一个典型的落地应用,就是华为的“超级终端”,可以将多个终端融合在一起,调动其他设备的能力,比如用一台设备的摄像头拍摄,另一台设备实时观看控制。

3. 一次开发VS多端开发。

对于Android/IOS开发者来说,一个应用程序,需要考虑不同的组网协议(蓝牙、WiFi、zigbee等),针对海量异构硬件,分别进行适配、打包、上传、维护、更新,工作量之大,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和原子化编程框架,应用开发者可以只写一次代码,在所有屏幕上都能跑。简单来说,就是让开发者在不同设备的屏幕规格下,从系统底层进行像素转换,自动适配手机、折叠屏、平板、PC、智慧屏、智能手表等不同设备的显示效果,不需要每一个设备都单独打包、手动上传和繁琐的维护。

4. 底层安全VS上层安全。

数据是资产。无论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万物互联时代,数据都是由设备产生的,而数据的控制权、安全性、可靠性,都取决于操作系统。

iOS/Android通过管理规则和机制来约束开发者,来控制软件对用户数据、权限的访问和使用。国产软件的开发者想要更深一步,将安全能力与芯片结合起来,就很难实现了,更基础、更底层的内核是动不了的,因为系统不是国人自己写的。

而这正是自研系统的价值。鸿蒙系统的安全、AI等基础能力,是自己完完全全从底层写上来的,将安全性部署到了内核层,并将各种能力硬化到芯片层面,这就让很多新的、更高级别的安全管理规则,能够落地。比如让鸿蒙终端设备,达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等级。

因此,基于以上4大底层技术,鸿蒙操作系统面向的是“万物互联”时代,响应的是大众化的需求,而不局限于“政策”红利。

如今,随着PC端鸿蒙操作系统的即将完成,华为的软件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升级。此次华为推出的PC端鸿蒙操作系统,预示着华为正在进一步拓宽其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也意味着华为将直面Windows、IOS、Android的竞争。

而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来说,能否打破Windows、IOS、Android对于全球PC、手机等操作系统的垄断,鸿蒙肩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