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ChatGPT收费被罚,揭露9起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例

发表时间: 2023-09-28 18:06

9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9起网络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涉及数据爬取、流量劫持、刷单炒信、虚假交易、口碑营销等行为。

案例显示,天津面兜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爬取他人平台数据,被罚100万元。据悉,该公司开发的一款软件通过调用第三方接口的方式,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爬取数据源购物平台商品信息数据,并一键上传至其他具有竞争关系的购物平台。截至案发,该软件共爬取商品信息数据942万余条。

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网购套路——有人假扮翡翠原石供货商,利用直播间的观众对中缅边境线实际情况不熟悉,谎称翡翠原石来自缅甸、价格便宜;通过主播给观众洗脑,灌输自己是翡翠厂主卖自家货的人设,假冒缅甸商人和主播砍价,营造一种给观众占便宜捡漏的感受。

此次公布的一起案例显示,一个名叫王志刚的主播在拼多多平台内的“冰绿翡翠”直播间开展翡翠原石销售时,存在虚设场景、雇请缅甸籍人员假扮货主等虚假宣传行为,被处以20万元罚款。

还有一起不正当竞争案,当事人盯上了ChatGPT。2022年12月5日至2月6日,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了一个名称为“ChatGPT在线”的微信公众号。为了蹭这款火遍全球的AI聊天机器人的热度,该公司使用高度类似OpenAI公司官方图像的图案作为微信公众号头像,自称“ChatGPT中文版”,并按次收取AI对话服务的费用。

执法机构调查发现,事实上,这家公司是通过技术手段调用ChatGPT产品背后基础模型为其公众号注册会员提供类似“ChatGPT”的服务,而非“ChatGPT”产品本身。经统计,涉案微信公众号累计注册付费用户4231人,充值会员费165153元,后产生退费39767.56元,经营额共计125385.44元。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机构对该公司作出罚款62692.7元的行政处罚。据执法机构介绍,通过查办这类案件,有助于帮助消费者擦亮双眼,甄别了解高新技术行业商品和服务的真假,同时警示经营者不要妄图在信息壁垒较高的领域欺骗、误导消费者。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继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部署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截至目前,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6870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1209件。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