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合规周报(132期):马斯克对OpenAI发起法律诉讼;全球首例生成式AI侵权案终审

发表时间: 2024-03-03 18: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冯恋阁 实习生肖文旸 广州报道

本周(2.26-3.3)合规领域动态频频。

数字经济及平台监管方面,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反垄断工作会议;阿里发布EMO模型;华为发布通信大模型。

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工信部发布国内首个个人信息保护 AI大模型“智御”助手;最高检强调生物识别、金融账号等敏感个人信息被纳入保护重点;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离职员工与公司“争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案件。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全球生成式AI第一案落锤,服务提供者须为AI生成侵权内容负责;微软与OpenAI反击《纽约时报》版权诉讼;苹果为两个空间计算应用商标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

目光转向海外,拜登发布行政令借口保护数据安全限制向中俄伊等6国出售美“敏感数据”;苹果造车即将被叫停,部分人员转岗至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英伟达正在组建新的通用具身智能研究组;马斯克以违反合同为由起诉OpenAI及奥特曼。

数字经济及平台监管

1.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我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要基本建立,关键指标包括:基本实现各工业行业规上企业数据安全要求宣贯全覆盖;开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企业超4.5万家,至少覆盖年营收在各省(区、市)行业排名前10%的规上工业企业;立项研制数据安全国家、行业、团体等标准规范不少于100项;遴选数据安全典型案例不少于200个,覆盖行业不少于10个;数据安全培训覆盖3万人次,培养工业数据安全人才超5000人。

2.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

近日,人民法院案例库今日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入库案例达到3711件,基本实现了对常见罪名、多发案由的“全覆盖”。

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未来,人民法院案例库将逐步覆盖各类案由和罪名、各种疑难复杂法律适用问题,能够给法官办案提供更加权威、更加规范、更加全面的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检索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这对于促进统一裁判规则和尺度,避免“同案不同判”,保障法律正确、统一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南财点评:目前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入库案例虽然实现了常见罪名、多发案由的全覆盖,但距离“覆盖各类罪名、案由,在同一罪名、同一案由下的不同法律适用问题也将有相应案例”的建设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的法律、司法解释不断推出,必将有很多新的法律问题需要明确适用规则,需要及时补充新案例,清理、替换过时案例,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3.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反垄断工作会议

近日,据全国反垄断工作会议消息,2023年共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27件,罚没金额21.63亿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39件;审结经营者集中797件。

会议还对2024年反垄断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进一步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创新反垄断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开展整治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突出问题,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做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提升经营者集中审查质效,增强经济活跃度,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4.阿里发布图生视频大模型EMO

2月28日,阿里巴巴智能计算研究所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生成式AI模型EMO(Emote Portrait Alive)。

据媒体报道,EMO的技术报告中称:实验结果表明,EMO不仅能够产生令人信服的说话视频,还能生成各种风格的歌唱视频,显著优于现有的先进方法,如DreamTalk、Wav2Lip和SadTalker,无论是在表现力还是真实感方面。目前,研究团队认为该模型的潜在应用方向将集中在:提高数字媒体和虚拟内容生成技术水平,特别是在需要高度真实感和表现力的场景中。

5.华为发布通信大模型

2月27日,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由其自主研发的服务于通信行业的大模型。据悉,华为通信大模型具有众多典型场景实践。如在敏捷业务发放案例中,通过放号助手的多模态精准评估,实现了快速用户放号;在用户体验保障案例中,通过大模型的寻优能力,实现了多目标体验保障;在辅助排障场景下,跨流程的质差分析和对话辅助处理,显著改善了故障处理效率。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1.工信部发布国内首个个人信息保护AI大模型“智御”助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 2023 年第四季度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从电信服务重点工作情况、电信用户投诉申诉情况、工作要求及服务提示等三个方面,对2023年第四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报告中提到,工信部发布国内首个个人信息保护 AI 大模型“智御”助手,为 App 开发运营、检测防护、政策解读等提供智能化服务。

2.最高检:生物识别、金融账号等敏感个人信息被纳入保护重点

2月28日,最高检举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会上表示,为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办案力度,护航群众身边的信息安全。最高检聚焦网络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更高需求,瞄准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态势,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办案重点,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和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600余件。最高检与公安部门就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开展密切协作配合,针对前端制度和管理漏洞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独特职能作用,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促进源头治理。

3.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离职员工与公司“争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案件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职员工与公司“争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案件。在此案件中,2017年,某数码公司通过其在职员工袁某名下的手机号码注册了案涉微信账号,并相继提供给离职员工许某及现在职经理张某使用。2017年9月,刘某入职该公司从事销售部营业员;随后刘某对案涉微信公众号并进行了实名认证。2021年5月,刘某私自将案涉微信账号和昵称予以变更。某数码公司发现后,向刘某发出《通知书》要求返还,被刘某拒绝。后该数码公司以刘某的上述行为侵犯其对案涉微信账号享有的使用权益为由,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刘某立即停止使用案涉微信账号、解除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并配合变更微信账号密码及重新绑定到指定的手机号等。

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审认定刘某的行为侵害了某数码公司就案涉微信账号所享有的虚拟财产权益,支持某数码公司的诉讼请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知识产权保护

1.全球首例生成式AI服务侵犯著作权第一案落锤

2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渠道独家获悉,广州互联网法院近日生效了一起生成式AI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判决,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例生成式AI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生效判决。

该案认为,被告(某人工智能公司)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过程中侵犯了原告对案涉奥特曼作品所享有的复制权和改编权,并应承担相关民事责任。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该以服务协议等方式提示用户不得侵害他人著作权;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建立投诉举报机制,方便权利人通过举报保护自己的著作权。此外,若AI生成物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服务提供者也有义务在生成物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

南财点评: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对著作权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质上将形成新一轮的利益对价。掌握了技术话语权的人工智能控制者,既然享受了技术进步的红利,便应当承担起更多的注意义务,引领和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合规发展。

从技术上来看,对于输出端的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词库,对特定的关键字进行屏蔽,或者结合简单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技术上比较容易实现。

2.微软与OpenAI反击《纽约时报》版权诉讼

据媒体报道,OpenAI要求美国联邦法官驳回《纽约时报》对其提起的部分版权诉讼,并指控该媒体雇佣黑客攻击了ChatGPT和其他AI系统,为此案提供了误导性证据。

OpenAI周一在提交给曼哈顿联邦法院的文件中表示,《纽约时报》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纽约时报》雇人入侵了OpenAI的产品。OpenAI认为,《纽约时报》通过公然违反OpenAI使用条款的欺骗性提示,瞄准并利用了一个漏洞才能做到这点。

OpenAI强调,其AI产品对第三方文本的使用应该属于合理使用。该公司认为,合理使用情形不仅适用于本案,也适用于许多其他与AI相关的诉讼。

3.苹果为两个空间计算应用商标,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

日前,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因为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两款AR应用商标未获批准,正在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事情的起因是苹果公司向USPTO提交申请,计划将旗下的AR软件开发工具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申请为商标,不过USPTO认为这些短语不具备特殊性,因此拒绝授予联邦商标保护。苹果认为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是苹果Vision Pro空间计算的核心,因此决定起诉USPTO,并要求后者撤回此前决定。

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工具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为苹果应用程序创建3D AR内容。基本上,Apple Vision Pro的核心基础就是依靠这些工具来实现空间计算,因此这也是苹果希望保护这些名称的原因。

海外动态

1.苹果电动车项目被叫停,部分人员转岗至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

近日,启动于2014年的苹果电动汽车项目即将被叫停。

根据媒体报道,有消息称,造车项目组里的许多员工将被调到机器学习和AI部门,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

2.英伟达正在组建新的通用具身智能研究组

据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透露,他正与Yuke Zhu一起,在英伟达内部组建一个专注于通用具身智能体的新研究小组——GEAR(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该团队致力于开发能在多种虚拟和现实世界中熟练行动的人工智能。Jim Fan表示,2024年将是属于机器人、游戏人工智能和模拟的一年,GEAR实验室期望能解决机器人基础模型、游戏基础模型和生成式模拟。

3.马斯克以违反合同为由起诉OpenAI及奥特曼

当地时间2月29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向旧金山高等法院提起诉讼,以违反合同为由起诉OpenAI及其CEO奥特曼。

马斯克在起诉文件中表示,奥特曼和OpenAI违背了这家AI研究公司成立时达成的一项协议,即开发技术以造福人类而不是利润。马斯克声称OpenAI最近与科技巨头微软的关系损害了该公司最初致力于公共、开源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目标。

法院文件显示,马斯克对OpenAI提出了包括违约、违反信托义务和不公平商业行为等指控,并要求该公司恢复开源。马斯克还要求法院下达禁令,禁止OpenAI、其总裁格雷戈里·布罗克曼和奥特曼以及微软从该公司的人工通用智能技术中获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