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与安徽的科技周|6G领域关键技术快速进展

发表时间: 2024-04-07 15:01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当前,长三角向“新”而行。在沪浙皖,上海加速6G关键领域前沿技术突破,浙江制造业复苏向好,安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科创堵点。

上海:加速6G关键领域前沿技术突破

按照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左右更新一代的规律来看,业界普遍认为6G有望在2030年前后迎来商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透露,近期,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已经明确了以“6G预研高质量发展专项”为首的上海市信息通信业12大高质量发展专项,持续赋能助推新型工业化。

“6G预研高质量发展专项”提出,将努力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基础电信企业集团支持,率先在上海市打造地面外场技术试验环境和宽带卫星通信与感知验证系统,为未来6G设备和卫星设备入网认证提供实验和测试条件。这意味着在6G技术发展进入“窗口期”的当下,上海在这条新赛道上已发起冲锋,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机。

其余11大高质量发展专项分别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专项、双万兆网络高质量发展专项、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专项、IPv6智能网络高质量发展专项、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高质量发展专项、5G车联网高质量发展专项、5G+智慧海洋高质量发展专项、行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专项、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项、信息通信业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高质量发展专项。

6G,全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6G网络的速度可能达到每秒1Tbps,比5G快100倍,延迟可降至微秒级别,这使得实时通信成为可能,例如高清视频流、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

未来的6G技术将融合通信和感知、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泛在物联等新场景。

浙江:制造业复苏向好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和浙江省经信厅近日透露,浙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制造业经济运行总体复苏向好,规上工业利润累计增速自2022年1至2月出现负增长以来首次实现转正。

3月,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对浙江省2183家制造业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系列政策加快落地叠加国内外需求稳步恢复等有利因素刺激下,浙江制造业企业春节后加快复工复产,经营活力不断释放,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产需两端同步改善。3月,企业市场需求显著恢复,生产活动明显加快。调研的企业中,74.4%和69.3%的企业反映生产量和订货量较上月增加。

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转正。今年1至2月,浙江规上工业利润总额达586.6亿元,同比增长51.5%,累计增速自2022年1至2月负增长以来首次实现转正,增速比全国高41.3个百分点。

用工需求较为旺盛。3月,随着节后外来务工人员陆续回岗和生产的恢复,用工整体呈现上行态势。

外贸活动趋于活跃。调查数据显示,54.8%和36.3%的企业反映出口订货量和进口较上月增加。在被调查的22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出口景气面大幅上升,反映出口订货量较上月增长的企业均超50%。

企业预期稳中向好。随着生产逐渐向好,企业对近期市场信心增强。调查中,有94.5%的企业预计,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整体水平上升或保持平稳。

安徽:打通金融服务科创堵点

4月3日,安徽省委金融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创新”成为安徽这场金融领域高规格会议的高频词之一。

据了解,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尤其是在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阶段,资金需求较大,单个项目投资风险较高。但金融机构往往也“看不懂”“看不透”,在资金投放上顾虑重重。

以金融创新,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安徽转变思路、探索模式,作出了更多尝试。

2023年,安徽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共同成长计划”以投行思维改造传统信贷模式,由过去侧重短期信贷效益转向长期价值投资,推动创设科技金融新理念和新模式。

除了“共同成长计划”,安徽还探索推动银行信贷资金和股权投资有机联动、同向发力:一方面,以科技企业高成长投资收益抵补部分银行债务融资超额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银行的信贷投放为投资机构增强投资信心,实现投资与信贷双轮驱动融资供给。

提起金融服务科创企业,就不能不提安徽的“基金丛林”建设。去年,《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组建500亿元规模的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如今,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16只母基金全部组建落地。

安徽省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方位服务好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全力支持科技平台建设,全力支持技术创新,全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深入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全力抓好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整理